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员涌入,城区人口结构和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公安机关实有人口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借助智能系统,使公安机关可以迅速得到数据,确保把隐患排除在保护圈外,成为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难题。
日前,郑州市公安局东风路分局体验了该局依托“三色管理”模式,以“数据型警务”为引领,坚持“脚板+科技”,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的白名单制度下的人脸识别防范系统,着力化解实有人口管理难题,打造“智”安示范小区。
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7月,在东风路分局的指导下,白庙小区物业委托第三方公司投资20多万元开发出了“白名单制度下的人脸识别防范系统”。
“白名单”,即指住在某居民楼院的实有人口信息,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
站在小区门口,电子屏幕上会显示你的信息,要是你是“白名单”上的人,电子门会自动打开,而且,独居老人一天不出门,社区民警的手机就会接到“预警信息”。
“白名单”制度下的人脸识别防范系统,即指基于社区“白名单”人员建立防范系统,“白名单”人员可以通过刷脸、刷身份证、手机App等方式自由进出小区,非“白名单”人员(即小区外来人员)需通过门禁给小区业主拨打电话,经业主同意远程开门、访客临时登记授权等方式进出小区。

图片来源网络
白庙小区有出租房近1700间,以前,社区民警需要上门登记租房人员信息,但经常会联系不上租房人员。有了“白名单”制度下的人脸识别防范系统,租房人员如果要出入小区,就必须先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物业方录入该系统后才可自由出入。
这样一来,社区民警就可以通过实有人口服务管理App预警提示功能,实时获取新增入住人员、注销离开人员、新增入住房屋、注销迁出房屋、房屋居住人员变动等情况,动态掌握人房关联信息。
“白名单”人脸识别防范系统还有更便利的功能,白庙小区空巢老人一栏不时闪现红色,显示1天没出门,点击一下,就会出现该住户的照片、年龄、社会关系等信息。老人只要进出大门,系统都会抓拍到,并将信息推送到社区民警的手机上。若是有老人1天没出门社区民警就会通知物业人员上门查看,杜绝意外发生。
小区业主可通过实有人口服务管理App客户端,随时获取社区、居委会、警务室、物业公司等推送的租赁房屋登记备案、流动人口居住证办理、户籍业务办理、法律援助、安全防范提示等信息,也可与民警、物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及时反映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服务群众零距离”。
东风路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现有的试点经验,探索“可复制”的社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拓宽“白名单制度下的人脸识别防范系统”服务管理范围,在辖区内逐步推广。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