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产影视剧中看我们的安全意识
严新权
看电影、电视往往让人有所收获。笔者也经常看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下面,我就向各位读者汇报一下我的一点发现和所受的启迪。不过,我不是谈影视剧主题方面的内容,而是根据我们国产影视片的一些镜头,浅析一下我们国人安全防范意识的多寡。
不知各位注意过没有,我们国产的许多影视剧中,常常有(甚至是一集中就有很多)这样的镜头:某居民楼,有人登门来访,来访者事先按下门铃或敲几下门,绝大多数主人竟然不问一下对方是谁、不通过门镜看一下来者的面孔就直接把房门打开,好像对来者是谁早已心中有数。当然,进来的人多数是熟人——亲戚朋友、同事同学……有极少数镜头里面的开门人能很警惕的问敲门者“谁呀”,然后在门镜里望一下来者的脸面儿,但这些比较警觉的人,又基本上是“杀人、放火、抢劫、贩毒、吸毒、绑架、赌博”等做贼心虚的角色,他们干了违法犯罪的勾当,犹如惊弓之鸟,害怕警察或担心对手登门来找自己的麻烦,也就是说,即便有人在开门之前很警惕,也是根据剧情需要特意设计出来的,而不是编剧、导演、演员的习惯性防范动作在剧中的自然流露。
我们在影视剧中还经常看到:司机毫无顾忌、潇洒自如地边打电话边开车,而且有不少还是遵纪守法的正面人物形象,甚至是“警察”,似乎剧情里的人物表现全不在交通法规的约束范围内,而在国外的片子中,这种无视安全与法律约束的行为,大概只在警匪片中的黑帮、亡命徒才会有的。我们国产的影视剧里驾驶员把机动车停靠到道旁再接打手机的镜头实在实在是少得可怜!
难道,这是编剧、导演、演员一般性的疏忽大意吗?是笔者在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吗?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是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以上两个现象,是不经意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我们的编剧和导演越轻视这些安全暗示、越以为它们是无关主题的、微不足道的,我们的观众也就越对此不重视安全的漏洞镜头见怪不怪,这也勿庸质疑地说明我们国民的安全防范意识真的很差,而且还暴露了我们执法方面的问题——对开车打电话的处罚处于不力的状态,或者说是对影视制作有网开一面的时候,或在拍电视剧时的法律指导、监督有不到位的情况,以至几乎所有的片子都很自然地流露出司机公然违反交通法的镜头。其实,让开门人在开门前先了解一下来者是谁、让驾驶员把正在行驶的机动车稳妥地停靠到路旁再打电话,这些人之常情且并不累赘的细节安排,是不会影响拍片进度和不需要多大成本投入的,但它却是必不可少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意义重大的细节!
电影、电视已经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娱乐载体,它对大众的影响非常广泛、深刻和高效,影响之广泛,可达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之深刻,已不仅仅是观众会对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进行简单模仿,还差不多能完全接受剧中人物的价值观;影响之高效,是指几集电视剧或一部电影就可能改变某些人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可以说,它暗示作用的优势是巨大的,远比一般说教和标语式的宣传效果好得多,因为说教、标语的东西浅显、呆板,最容易被轻视和遗忘,而影视剧里的安全防范情景多次进入观众视野的话,就会逐渐成为一种示范,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人们思想意识中很理智的一部分,观众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并把这种提示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而会减少了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隐患。
影视剧里的人物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还能在现实中找到诸多的其它凭据:得有多少人开汽车、骑摩托怕挨罚才不得不系安全带和戴头盔;有多少人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有多少行人不走人行道、大模大样地闯红灯、肆无忌惮地翻越马路上的栏杆;又得有多少人出入娱乐和商业场所不瞅安全标示及安全出口;还得有多少人在从事危险作业时违规操作、卖弄“神通”……
以小见大,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真需要加强,我们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工作真的是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