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上午
张 军

时钟滴滴嗒嗒不知疲倦,催促着缓缓移动的太阳,由东向南,而后落没西山。日出日落间,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院子中栾树果实已非初长时那般艳丽,它渐渐转化为浅而苍白的颜色,如同一位岁月里走向暮年的老妇人,红唇不会再葆有青春年华的光泽。在这世间,有什么能禁得住时光的打磨呢?又有谁能挽留住哪怕一分一秒的时间,让它停滞不再向前,让眼前的一切景物瞬间定格成为永恒,这可能吗?怕我做不到,怕是任何人也无能为力。人类社会如滚滚洪流奔涌向前,任何事物也无法阻挡其前行的步伐,面对这一股摧枯拉朽般气势,一代代人只能顺应只能服从,只能紧紧跟随着时间,走完属于你的那一小段路程。此时,想起丹麦作家约翰内斯.威廉.扬森的一段话:“屋内有一个很大的立钟,钟走得很准,过了很多无眠的夜,可是却不能终止,不断流逝的时光”。
清晨,阳光洒在高大的梧桐树上,斑斑驳驳的光影透过半青半黄的叶子,一只花喜鹊跳跃枝头不停鸣唱。金风乍起层林尽染霜叶微醉,一片火红色霞光缭绕树冠。每年在这个季节,每当看这一幕景色,不禁感叹造物主的恩赐,深秋时节万木萧萧,设若没有热情似火的红叶,色彩便要黯淡许多,也会让人更加地消沉,前人怕要写出更多悲秋的诗句,其实仅我能记住的已然不少,“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类诗句枚不胜举,若在此一 一列出,恐要费些笔墨脑力,故而不再赘述。其实无论悲也好赞也罢,日子自如车轮般一天天向远方滚动,眼见得一个季节连着一个季节,衔接得天衣无缝,春夏秋冬四季过完便是一年,彼一年接着此一岁,此一岁转向下一载,言语间不知不觉几十年时光倏忽而过,昏昏噩噩间轻霜飞上双鬓。前几年隔段时间犹还染发借以遮掩,但今天染过明日复冒,到如今索性不再费心打理,每日里顶着一头花发招摇过市。

同一个人处在同一个季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自有不同的心境。“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到了这个年龄,人生阅历可谓丰富,也通了些人情世故,便不免吟出“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本不想再袭前人之句,但反复斟酌半晌,似乎想不出更好的词句表达时下的心情,只能责怪前人写尽了诗词佳句,到如今也只得拾人牙慧,当一回窃客原作抄袭,虽说引用名篇并非是多么可耻的事情,饶是如此还是脸红了一下,但也仅仅是一闪之间,决没有窗外红叶那么持久。现在我们知道,之所以在这个季节会有红叶,原因是秋后气温下降破坏了叶绿素,而此时有利于花青素大量生成,故此我们能在深秋里观赏到这一片让人激情昂扬的红色。
在一片看似凋败的景象里,其实隐藏着无限生机。红色象征欢乐和喜庆,黄色喻示光明和活力,绿色代表新生和希望。你看,在这个时间,鲜红的黄栌,金黄的银杏,还有田间冒出一地绿油油麦苗,岂不是占尽三彩,既如此又还有什么可叹惜呢?无论你多大年龄,也无论处在一个什么时间阶段,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颗年轻不老的心,你就会看到,生活中处处有生机处处是光明。
在此,还是引用一首唐代大家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诵罢此句,如聆圣音,瞬间心境开阔精神愉悦,仿佛禅门顿悟的行者。
屋内,时钟仍自不停地转动,窗外,太阳蹒跚地移到了南山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