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柿子红了
散文游记/家庭兰
己亥深秋,微雨刚歇,天气晴朗,霜降将至。时,九月二十三(阴历),由张旦老师携区老年大学摄影班,摄影家协会一行二十余人,前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参加一年一度的柿子文化节活动。
晨,七时许,临运中巴急驰于东关十字路口,不时十余人到达上车,而后,车到鼓楼接剩余人员,人齐车开,出西门,入大运,跨黄河,行约六百里,抵达富平县曹村镇马坡村。

下車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山川秀美,绿色成荫,繁星似锦的柿林盛地。望及眼前高山一脉,好似一只仰首卧蹲的老虎,雄踞在此,俯视远方,使人心旷神凝,浮想连篇。那数万顷绿黄色的阳坡上,栽满了无数的柿树,光照充足,熠熠生辉。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感叹到,天那,这是什么地方?是谁造就了这样美丽无瑕坤奇的圣地。
据当地人介绍,在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早期,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一方风水宝地,有五位皇帝就寑于此,其中,唐顺宗皇帝驾崩之后,就入寑于此,世称丰陵。

随后,历代劳动人民在那艰苦的岁月中,开垦农田,栽柿养家,形成了今天的柿林旅游风景区。站在山顶,望及山坡之下,层林尽染,一望无际,柿林密布,金光灿烂。使人感到自然之神奇,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生存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时,学友们自由组合,步履于村中大街小巷,柿林深处,去捕捉那美丽画卷。这时,有的抓拍秒景,有的录制视频,还有的架无人机空中航拍,只听到那连连不断地咔嚓声,响彻在无际的柿海树林之中,动人心弦。那一踝踝繁黄似锦的柿子,硕果累累,微风吹动,在我们眼前摇头晃脑,点头致意,恰似欢迎远道而来的山西贵客。那一幕幕的动人画面,不断地收入到我们的相机之中。

步入农家小院,那年久失修的土窑洞里,阴暗潮湿,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悠思,生活之艰,之苦……。又看,土窑洞前新建宽敞明亮的砖灰大水泥房,坚固耐用,又增加无限的喜悦心情,房前又是通风透光的铁制大栅,这里是凉晒柿饼的绝佳地方。一家一栅,望远方一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入大掤,串串柿饼高悬梁上,抅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廊。这时,巧妇,帅男在栅中,销柿去皮,熟练自如,凉晒柿饼。这就是百姓生活的乐趣,使我们感到无比的高兴。那一张张笑脸,洋溢着丰收的希望,在不同的地方,编制着那美好的理想。啊!多么自在的生活,淌洋在大自然的每个角落。

我们在那无边无际的柿林之中,频频步入数家的小院中,邀请他们为我们拍照合作,那慈祥的笑脸,憨厚的面容,不时地使我们感动,不要代价,不计较方式,那善良可爱的眼光,给人一种温馨可敬的感受,久久难舍,难忘。
马坡村,每年九月二十四(阴历)为柿子文化节,在富平县城举办,邀请各方人士参加,我们主要是课外学习,未去参加拍摄现场活动。
行程将至,晚霞余晖,放眼柿林,一方水土犹在,山川秀美,风物永存,乡村田野,饮烟柳陌,我们再次用手中的相机,留下那金黄叠翠,满山遍野的柿林秀景。再見吧,马坡村,下次有缘我们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