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讯(李万全)近年来,郏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突出“双违”整治和“一户多宅”治理两个重点,打出了一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合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经验被在全省推广,受到河南日报点赞。
由于历史原因,违法违规建设、“一户多宅”问题,不仅严重破坏城乡土地管理秩序、损害社会公平正义,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是影响县域整体形象的第一大毒瘤。整治“双违”、治理“一户多宅”,群众有期待、发展有需要、政策有支撑、政府有责任,必须下定决心、铁腕推进。
今年4月份,郏县在全市率先打响了“双违”整治和“一户多宅”治理第一枪。提出创建“无违建乡村”的总目标,坚持“兴利除弊”总原则,按照“打通穿透彻底”总要求,分步推进、循序渐进,今年努力打造10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100个达标村。
首先以“双违”整治为抓手,全面拆除违法占用耕地、违反建设秩序的建筑;其次分类施策开展“一户多宅”专项治理;第三是开展宅基地超面积问题治理。
在工作中,抓住关键重点,动真碰硬破题。一是公平公正公开。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拆到底,阳光透明操作。要求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在“双违”整治及“一户多宅”治理上,不说情、不变通,不干扰各村工作,带头配合整治。二是发挥村级自治。各村对所有违建、多占宅基地,全部通过“4+2”集体表决、“三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多占的宅基地由原房主签订自愿放弃声明,收归村集体。三是党员干部带头。全县公职人员和农村党员,主动报告违建、多占宅基地,带头拆掉老家“双违”建筑、带头上交多占宅基地,并主动做通亲友工作,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坚持先难后易。先从群众公认的“钉子户”“难缠户”“老大难”入手,谁家权势最大先拆谁家,谁家违建问题最多先拆谁家,对“霸、痞、赖”等各类歪风邪气重拳出击,动真碰硬,撕开突破口、打好破局战。
坚持分类治理,盘活利用资源。一是结合实际,分类处置。对“高门台”“出前沿”、私搭乱建、侵占公共空间的“双违”建筑坚决拆除;对收归集体的“一户多宅”分类处置:危房和影响公共出行的予以拆除;照排上线、质量较好、有利用价值的房屋予以保留,装入村集体资产。二是即拆即清、即建即用。对拆掉的旧砖头、旧红石、旧檩条等建筑垃圾,用来铺设村内排前路、建小游园;对拆掉的老墙土,用来平整村内废旧坑塘,增加可利用土地。三是因地制宜、盘活房产。对收归村集体的房屋分类利用:位置居中、交通便利的,建设农村幸福院;对有用房需求的村民进行出租;选取一部分用作周转房,对住房条件较差的贫困户、孤寡老人宅基地进行置换;对符合新规划宅基地的村民,鼓励从收回房屋较好的宅基地中批划;城郊村因地制宜改造成公寓、仓库对外出租。四是统筹使用、盘活空地。对拆出来临近大田的空地进行复垦。
目前,全县通过宅基地治理复垦土地1018亩。对不符合复垦条件和村内拆出的空地,规划建成树园、果园、菜园、游园。
建立长效机制,规范建设秩序。一是建立规委会,规范审批程序。在全省率先成立乡级规委会,实现13个乡镇全覆盖。明确宅基地农户申请、村“两委”审核、乡级规委会审批程序。二是成立控违队,严控建筑风格。全县377个行政村均成立村级控违队,结合村庄整体规划,对新建房屋样式、地基、层高、房高等进行预审管控,确保整体风格协调。三是实行承诺书、保证金制度。通过宅基地批划审核的户,向村“两委”写出承诺书,一年内建起,否则宅基地收回。缴纳人居环境保证金,房屋建起垃圾清运到位,四周环境整治达标,保证金退还;否则,村“两委”利用保证金组织清运垃圾、整治环境。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整治“双违”问题12940宗、697.4万平方米(10456.3亩);治理“一户多宅”4341处、86.5万平方米(1296.9亩)。通过集中治理,一是整出了发展新空间。全县累计复垦耕地近3000亩,整出集体建设用地近2000亩,整出可用土地指标约1000亩,留足了乡村振兴发展空间。二是治出了乡村好风尚。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不搞“双违”建设、自觉维护村庄环境等,写入村规民约,立了规矩。三是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目前,全县336个涉农行政村集体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其中通过宅基地治理,盘活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000万元。四是促进了党建高质量。工作中,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干部作风得到锤炼,能力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