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
文/高佃安
在老家的院子里,生长着很多竿竹。每到春夏之交,就会有几根新竹破土而出,它们魔术般地拔节分枝、不几天就亭亭玉立了。
这些竹是我上小学时,从一个同学家移栽了一棵过来,经过几年的繁衍生长,竟然变成了一个小小竹林了!它们棵棵单细,最粗之处也不过拇指一般。好在它们都有坚强的生命力,枝叶相偎、迎风接雨。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也不肯弯曲纤弱的腰身。倒是那密密的竹叶,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得翠绿可人了。 
在冶源中学读高四那年,我又见到了另一种竹。老龙湾畔、十几亩地的竹园里,长满了高大挺拔的青竹。这些竹都有七八米高的样子,粗如成人的小腿,每棵都是活力无限地伸向苍穹。
这个竹园、是明代散曲家冯惟敏的花园。冯老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隐居,在海浮山下置地栽竹,恰好隐喻了他本人的高风亮节吧!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学校就与老龙湾相隔咫尺,每当课余闲暇之时,同学们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在竹园幽径上漫步、谈古论今,吐露青春迷茫、憧憬着未来人生。
近些年、因为生意上的往来,又去过南方的很多地方,见到了生长于大江以南的竹。

江南的竹与北方的竹 确有不同,不但品种多样 名称众多,而且处处可见。在一些山川岭地、层层叠叠 、苍翠延绵,远远看去简直就是绿色地海洋。成竹往往会被农民编筐制椅,甚至做成了精美的工艺品、供人们欣赏和使用。

尽管如此、 但我仍是喜爱老家的竹,虽然它没有江南竹的高竿雄壮以及经济价值,也没有湘妃竹世人皆知的上流名气,可我仍爱它柔弱外表下的坚韧筋骨和灯影下的摇曳身姿。

每当从城里回到老家,凝视着这些枝枝叶叶,吟咏着赞美它们的诗句,多少的烦恼忧虑、恩怨哀愁都会化为乌有。
这可能就是我时常思乡的理由吧! 
作者简介:高佃安,号天成居士。1969年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高中期间任新寨高中幼林文学社第一任社长,期间在当时的一些杂志上发表过几篇诗歌。现为:中国周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级风水策划师,潍坊周易协会会长,临朐四柱六爻风水研究院院长。(常年教授学员,培养易学人才。)喜欢写律诗和现代诗歌,愿与广大诗友相互促进,共同为推动祖国诗词文化的繁荣事业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