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人起源于哪里?有的说是非洲,有的说是多地区,两种观点长期并存。灵井“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使人类演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3月3日,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许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类头骨研究》的论文,认为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论文第一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许昌人’上承周口店北京猿人,下连中国北方早期现代人,终结了中国北方现代人来自非洲的假说。”

2007年和2014年两次发现人类头骨化石,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65年,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发现了灵井遗址并认为它是“中石器时代”的代表,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此后40年中,灵井出露地层全部被水域覆盖。
2005年4月,因附近煤矿透水,灵井泉水断流,李占扬领导的河南省文物考古队开始对灵井“许昌人”遗址进行了连续12年的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两件人类头盖骨化石,分别被称为“许昌人1号头骨”和“许昌人2号头骨”,在世界考古界引发广泛关注,2007年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灵井“许昌人”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3月3日,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许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类头骨研究》的论文,认为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论文第一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许昌人’上承周口店北京猿人,下连中国北方早期现代人,终结了中国北方现代人来自非洲的假说。”
2019年7月8日,李占扬又在国际著名考古学杂志英国《古物》发表一项研究成果:考古团队从“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个小骨片上,发现了经红赭石涂染的7条平行刻画直线。这件人工制品距今11万年左右,比来自南非的最古老现代人的画作早约4万年,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工刻画作品。

许昌人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目前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建安区灵井镇西侧,文物专家认为,它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据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科长潘惠雄介绍,灵井“许昌人”遗址自2005年发现以来,连续出土距今10万年前古人类头骨化石及相关资料,遗迹点散布在灵井、王井、李井三区古泉区域约 200 多万㎡范围内,其中位于中部的王井发掘区出土文物颇丰,为目前所知遗址的核心区。
2007年12月,河南省文物部门在此发现了人类头盖骨化石,学术界认为这是研究中国现代人类起源的重大发现,将其命名为“许昌人”。
2014年4月,文物部门在灵井“许昌人”遗址又发现一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和其他个体的头骨碎片,较完整的头骨被称为“许昌人2号头骨”。
随后,文物专家还在该遗址发现了距今约11.5万年的7件骨质软锤工具,在这7件骨质软锤工具当中,有6件以食草类动物破裂长骨为原料,1件以鹿角为原料。这些骨质软锤工具的用途主要是制作和修理石器。
据李占扬介绍,在骨质工具出现前,古人通常采用的是石器打制石器的原始办法,软锤工具的使用可以让石器刃缘更整齐,从而提高了石器利用率。
截至目前,该遗址已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发现了45件人类头骨碎片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以及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集中出土,使灵井“许昌人”遗址成为1949年以来我国境内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遗址。

《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
灵井“许昌人”遗址是中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目前,灵井“许昌人”遗址主要遗物出土点王井发掘坑处于完全暴露之中,亟待采取罩护类保护措施,从 2005 年发掘至今,遗址出土遗物 3 万多件,全部由文物发掘部门保存,保护区内尚无条件进行展示。
为了有效保护展示灵井许昌人遗址主要遗物出土点,在国家和省级资金的支持下,2016年,我市文物部门编制完成了《灵井“许昌人”遗址保护规划》,今年8月29日,省文物局在郑州市组织召开了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专家评审会,《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正式通过了省文物局专家评审。
据了解,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筑设计吸取出土文物“灵鸟”的形象特征,三片曲线屋顶象征着三只灵鸟,同时暗示了“三泉”,总建筑面积1080 ㎡,其中遗址保护展示面积 880 ㎡,管理服务用房面积 200㎡。建成后,广大文物爱好者可以近距离领略“许昌人”的历史文化魅力。
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当中,建成后将极大改善灵井“许昌人”遗址的保护环境和展示效果,并成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新亮点。
李占扬被市政府授予“许昌市荣誉市民”称号
2017年5月12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向我市移交“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目前陈展于许昌博物馆一楼“许昌人”第一展厅。“许昌人”的发现者、研究者李占扬被市政府授予“许昌市荣誉市民”称号。
李占扬,男,1961年10月出生,河南太康人,古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旧石器考古学家。现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二级岗位),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
什么是考古遗址公园
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目前,河南已拥有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资料图片由许昌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