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文/江南月
那次去宜宾出差,还没有高铁,我与同伴从武昌乘火车,经十多个小时车程,于次日上午八点左右到达山城重庆,简单吃了早餐,又赶乘去宜宾的长途的汽车。下午五点多钟,终于到达宜宾。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了有关业务公司,交涉了业务内容,需等待一些时间。
宜宾的街道是一字形,嘉陵江大桥离市中心不远,我们游了太乙洞,站在嘉陵江大桥上,看咆哮的江水流向远方。
宜宾的早晨比较宁静,街边的早点摊有豆花、担担面,中午小餐馆七元一份的盖饭能吃饱肚子,小炒肉、爆猪肝,肥肠等八至十元一盘,素菜二至三元一份,还有李庄白肉,胡哥冒菜等,两人花个二、三十元可喝一顿好酒。鱼类少,店家炒菜用的红辣椒与豆瓣酱,有色有味,堪称一绝,令人口舌生津。
同伴有事先去了重庆,二十多天后,我幸不辱使命,为公司办好业务,拿了回执,踏上返回的旅程,在家千日好,出门一天难。说实话,我还真想家乡饭菜的味道,尤其想吃鱼。
上了重庆至武昌的火车后,已是下午五点多钟,旅客们陆续上车,这时一位妇女拖着两个箱子,领着一位长发红裙少女坐在了我的对面,她是为在武汉读大学的女儿送行的,邻座的几位旅客和我一起帮忙,将她女儿的行李安顿好,那妇女一再惑谢,托大家一路照顾一下她女儿,并对女儿千叮万瞩,直到发车铃声响起,才不舍的下了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红裙女孩身材高佻,五官端正,浑身上下散发出靓丽的青春气息。
火车开动了,女孩从行李箱中拿出一盒食品,说是她母亲做的小吃,她用牙签串起,有香干、牛肉等,分发给邻坐的旅客品尝,盛情难却,大家品尝后,赞不绝口,重庆特色小吃果然名不虚传。
晚餐后,女孩戴上耳机,拿出一本杂志看起来。
我瞄了一眼杂志封面,是一本《青春》文学杂志,她正在看的是一组诗歌作品。我问她,你也爱好文学、诗歌吗?那女孩羞涩地一笑:嗯,喜欢!在校刊上发表过作品。我不由得从心里发出感概,这个年代爱好文学的青年难得可贵。青春真好!她说她正在读大二,理想是做一名作家。
天亮时分,列车到达武昌站,我和另一位旅客一起,帮她拖着两个大行李箱,随着人流走出车站,在站外等班车。
不一会,回嘉鱼的班车来了,我简短与她打了招呼告别,那女孩连声道谢,她还需转车去学校。
我坐的班车行驶一会,我从车窗回头一望,只见那女孩站在路边,还在轻轻挥手,她沐浴在晨光中,微风吹拂着她的红裙子,好像一朵盛开的玫瑰……

作者简介:江南月,本名胡昌平,《诗梦文学》主编。湖北省咸宁市作协会员,咸宁市诗歌学会理事,嘉鱼县作协会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作品见《青年月报》,《咸宁日报》,《九头鸟》,《香城都市报》、《咸宁周刊》,《紫荆朝旭》,《南嘉文苑》等报刊及国内知名文学平台,部分作品录入《中国当代知名诗人诗选》,《中国当代乡土作家作品选》,《2017诗歌经典》,2018中国《诗人档案》等典籍。出版诗集《喊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