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门坊(散文)
文/高佃安
临朐城西的石门坊,距最近一次去游览,也有十几年的光景了。
听说现在的景区风光,又非那时可比。政府加大投资,修复和增设了不少景点。我忽然又有了再登石门坊的心思。
关于石门坊风景区,记忆最深的还是小学时和同学们一起去玩耍的情景。那时的岁月,总是有很快乐的感觉!

每逢阳春三月,学校总会组织我们前去石门坊。说是春游,但现在想来,确实有点为学校增收的嫌疑!老师要求每个男生都要带上拿山蝎的工具,回校时要把捉到的山蝎交到学校里。当然,以后山蝎的去向就不得而知了。
我就读的福山集小学,离石门坊约有五六里地的路程。清晨早早出发,一路嬉闹着,感觉很快就到山脚下了。
按照老师的吩咐,我们便像散开的羊群,一边漫山遍野的掀石撬堰 寻拿山蝎,一边相互喊嚷着向高处的山顶前行。 
春天的风、总是暖暖的。山岭沟边、到处都有盛开的野花。当然、也有很多栽种的果树,正在开着美丽的花朵。粉红的、雪白的、金黄的花各自占据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吸引着蜜蜂们嗡嗡前来。
那时候、我们这些孩童大都叫不出这些山花的名字,但凡看见自己喜爱的、就会顺手折几束捎回家,让母亲给找个空酒瓶、盛上水养起来,准能快乐一阵子。
石门坊的景点很多,古寺 、仙人洞、三盘炕等皆是有名的古迹。但那时也不知如何欣赏,只知爬沟跳涧的满山乱跑。同学之间为了比赛胆量和个人的英雄气概,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去,兴奋的像刚逃出动物园的猴子。
一般中午的时候,我们准能奔到山顶附近、一处绝壁下的空场处。这里有个狭长的劈缝,从缝隙里喷出的泉水、像一条白练 飘落到下面的蓄水池里。同学们掏出自带的干粮,喝着爽甜的凉水,一顿午饭就这样解决了。
带队老师不是导游,不会给我们讲景点的故事。只是让我们自己观察,回校后都要写一篇命题作文,基本上每年的题目都一样,叫“春游石门坊”。
石门坊还有一个著名景点,是“骈邑石门晚照残”,为临朐八大景之首。据我父亲讲:每当天气好的时候,夕阳西下、晚霞托日、那最后一丝光芒像探照灯一样,穿过西面的错落山峰,透过山顶的苍松翠柏林,固定地照在刻有“晚霞”两字的绝壁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奇特景观,虽然“晚霞”的字迹清晰犹在。根本原因在于、石门坊大片的原始松柏林都在日寇侵占临朐时,被砍伐掉 修了工事。没有了密林的约束,夕阳也就散漫地照在石壁上了。
当然,失去了这参天蔽日的松柏林,漫山的丹枫黄栌却有幸成长了起来。每到深秋,霜染枫叶,但见山山似火、岭岭红透。金风吹过,山岭就变成了波浪起伏的红色海洋。
置身于碧空如洗 、山峦叠嶂的石门坊,会感到山径清幽、阳光斑驳、仙境出尘、舒心畅然,这绚丽多彩的景象,我也只会用陶醉来形容了!
(地名解释,临朐县古时候称为“骈邑”)

作者简介:高佃安,号天成居士。1969年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高中期间任新寨高中幼林文学社第一任社长,期间在当时的一些杂志上发表过几篇诗歌。现为:中国周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级风水策划师,潍坊周易协会会长,临朐四柱六爻风水研究院院长。(常年教授学员,培养易学人才。)喜欢写律诗和现代诗歌,愿与广大诗友相互促进,共同为推动祖国诗词文化的繁荣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