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涯谷、黄崖村踏青寻古
新泰文艺家协会庆3.8节特别活动
桑芳菊

猫了一冬的人们,终于把春天盼来了,春姑娘披着七彩霞披,袅袅娜娜,乘着东风,携着暖阳,裹着细雨,手持魔杖,化开了冰封的河流,滋润着干涸的土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仿佛刹那间,暖阳洒银,风儿和煦,河流奔涌,嫩芽萌发,正是嫩芽抽丝正破土,刹那柳绿花满坡。
在这大地复苏,春意盎然的最美的季节里,迎来了专属于我们女人的节日,3.8妇女劳动节,我们新泰民间文艺家协会为了表示对女同志的关爱,过一个有意义的不落俗套的节日,特邀请会员们去参访石大夫庙及登山踏青活动。
我们一行人先来到古村落黄崖村,村庄不大,可能是清晨,整个村庄是那么的静谧,也没有狗狗的狂吠声,也可能大都去外地某生活,没有遇到一个村民的,只有那土坯垒成的墙皮脱落斑驳陆离的老屋,春节贴的春联依然新桃依旧,主人却已漂泊他乡。徐徐走着,观赏着,不愧是古村庄,看那一颗颗粗大的槐树列在村道两边,不知经过了几多朝代,几百年的风雨春秋,寒雪夏雷,却依然生机盎然,年轮增寿。有一株古槐引起大家的兴趣,只见这古树皮糙色灰,满身疙瘩,虬枝峥嵘,粗壮如牛,有4至5个成人手拉手也围不过来的,古树历经沧桑,落寞与繁华,枯了绿,绿了枯,树干中已是幽深莫测的树洞,旁边又发出的枝桠也是粗壮苍劲,它见证了村庄先辈们由原始的农耕时代,背朝黄天面朝土,一年的劳累也换不来温饱,也见证了当代农民再也不用黄牛耕地,在骄阳似火的天气播种或收割,先进的机械已代替了农民的辛苦劳作。千年的古树,集天地之灵气,长生不老,忠心耿耿的庇佑着村庄,年年五月便是满树的槐花,玉花儿顶着嫩绿的帽儿,琼花绿叶一串串的挂满了枝桠,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树冠已是花团锦簇,百里飘香。有灵碑立于此树旁,联曰:凤凰落地出古槐,长寿世间美名在。

离村庄不远处,有一座小山,这里有一座小庙,供奉着神医石大夫,据说,石大夫专治眼疾,泰山周围的新泰,莱芜,淄博,章丘等地的百姓都信仰神仙石大夫的,是百姓自愿筹资建庙宇,供百姓烧香供奉膜拜,诚信则灵吧。这里的庙宇原先在深山中的,为了百姓祭拜方便,才请移到村庄附近的山上,庙宇虽是小巧精致,屋脊却也仙人走兽齐全的,庙内有塑的石大夫神像,贡果满桌,香灰平炉,看来信仰石大夫之风俗也是代代相传,香火绵延不绝的,有道是,存在既合理的。

今天来此地也是开了眼界涨了知识了,有幸欣赏到张老师拓碑文的全过程。先是浆水泡过的宣纸贴在碑文上,然后用特制棕刷敲打之纸与石碑黏连一体,待风吹干后,用秕谷做成的布包,饱蘸墨汁,在宣纸上打墨,这时,奇迹出现了,宣纸透着碑文的刻字清晰可见,待墨汁稍干后,揭下宣纸,一张碑文拓片就做成了,不要小瞧这张拓片吆,它的用处可是大着呢,碑文上古人刻的隽永之小楷,苍劲有力,丰腴雄浑,可是因为经年累月风花侵蚀,石碑的字会慢慢消除的,后人就不会欣赏到古人留下的瑰宝风姿了,有了这拓片,就可以有复制的石碑延续下去的。感谢张老师为我们的演示与讲的传说故事。

下一站便来到了灵涯崖谷,我们一起说笑着向山上进发,这是未开发的一座山,原汁原味,原始的石头与泥土混在一起,圆圆的山石大入磐石,小如锅底,我开心的在光滑石壁上跳来跃去,如在八阵图里行走,好不惬意啊。有乐趣的登山一点不觉累的,一会儿便来到一开阔处,有一处凉亭,便坐下歇一会儿,到了跟前,惊诧于这里竟有毛主席塑像的,外面有捐赠人的碑刻名字,有个小姑娘指着刻碑说,这是我爷爷的名字,看到这一幕,我也是泪已潸然,无疑,这小姑娘的爷爷是有爱心之士,也是毛主席的崇拜者,也长领着小姑娘来瞻仰老人家的,也会把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传授给幼小的孙女的。毛泽东在人民的心里已成佛,他为中国的独立,人民当家做主付出了毕生精力,人民不会忘记他,永远观念他,他也像菩萨一样,保佑着中国,庇佑着百姓。
攀登到山顶,虽是初春料峭时节,却是没有一点寒气,或许今天天气晴朗的缘故,天空湛蓝如碧海,站在山巅竟没有感到春风拂面,树林除了偶尔的鸟鸣仿佛也是静止的无声无息了。在和煦暖阳沐浴下,浑身暖融融的。山上空气纯净,带着一股淡淡的植物馨香,深呼吸,顿觉幽兰香气浸入肺腑,令人神清气爽,心灵飘逸。

昂首远眺,只见莲花山九峰连绵起伏,突兀森郁,悬崖峥嵘崔嵬,耸入云霄。许多圆圆的巨大的山石如一座座蒙古包镶嵌于群山之中,苍松翠柏,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遍布群山,如一块块绿色地毯铺在蒙古包的门前,它们相互依附,不离不弃,正是石头铸就群峰,松柏染绿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