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洛宁的秋天,不急不缓,不匆不忙,幽静旷远,又充满诗意。色彩斑斓的秋日像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让身心感受一次醉美的秋日之旅。
10月19日,洛宁作协一行30余人在主席曲焕平带领下到罗岭进行“采田园风光,助乡村振兴”文学采风活动。
天刚下过雨,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花儿的芳香,菊花在秋风中绽开了美丽的笑容。我们坐在车上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秋景。
大家首先来到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爱和小镇。这里是一片静土,这是一片特有的风情。它由国际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先生将村庄的文化底蕴与自身所长结合,用9999只大陶缸打造艺术底色,依托这里最原始、最淳朴、最自然的风光,倾情打造了这个充满艺术气息又有着乡土氛围的小镇,成为洛宁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亮点。在这里,陶缸是花盆、护栏、垃圾桶,是坐凳、展台、指路牌,也是山谷间绵延的步道,是艺术景观的原材料。


入口处,上千只水缸和水艺术地搭配在一起,形成的缸湖颇为壮观。

在老民房与新打的夯土墙组成的“洛阳三彩”展览馆上。三彩釉画拼成的《八方门神》流光溢彩,上千只陶碗紧密排列组成了壁画《宙》,神秘图案“河图洛书”隐于三彩环艺《河洛》之中。


进入展厅内,一个个陶瓷缸变身展柜,一件件精美的洛阳三彩作品别具一格。




走出展厅,沿着垃圾回收桶、地面的踏石板铺设的“陶瓷之路”,遥看云雾缭绕的山脉,观赏着山间错落有致的梯田,艺术景观与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美不胜收,宛如走进世外桃源。经过艺术雕琢的山村,仍保留着醇厚的天然趣味,山间芳树遍植,传统民房、窑洞点缀其间。



翻过一道岭,前面出现了一片向阳花海,美丽的六花菊绚丽绽放。美女们情绪陡然高涨,一个个像下山的小山羊,扑向花丛拍照留影。郭爱河亲自教孩子们在这里写生,满足孩子们对高雅艺术的期盼。孩子们用纯真描绘五彩的童年,体验写生的快乐,感受艺术的魅力。









当我们进入贾沟村的印象春楸生态园体验时,“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似乎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走进该园,从山下到山上蛇型的道路上流动着上上下下的欢畅。高空缓缓升降的摩天轮,在白云蓝天下载动着闲情逸致。


那掩映的山头并不高,但站在玄沪灵龟瞭望处,四周的美景可鸟瞰尽收。遥望玄沪河方向,玄沪神龟头背尾清晰可见,再现神龟献书之圣象。神龟之后,一山又形似大象,栩栩如生,可谓龟象呈祥,福佑福一方。



沿青石而下,一首温婉的歌曲突然从空中飘来。我们顺着歌声走到了花海的音乐喷泉如同被赋予了灵性一样,随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身姿,翩翩起舞,向人们展示着它独特魅力,吸引大家前来观看。




突然,一条银练素带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像一条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泛着点点银光,像是一张轻薄的丝绸做成的帘子,发出巨大的声响,令人陶然如醉,神魂飞扬。

累了,坐在或躺在光滑的石头上,倾听着哗啦的叮咚的潺潺的流水声,当真惬意非凡。


洛宁故事园充满了文化气息,经典的神龟献书、仓颉造字、伶伦制管、范蠡西施、孟宗哭笋等传说故事,增加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坚定文化自信。24孝道故事再次让大家深度感受自己与家人之间温馨的点滴,将孝与敬在心里进行升华。










文化是村庄的根脉,乡愁是共同的记忆。乡村记忆里特有的自然美和生活乐趣,有古朴的民俗文化。走进乡村记忆馆内,仿佛步入了时光隧道,一览洛宁数百年的发展变迁让人饮水思源,睹物思情,大家在此共同铭记历史,品味乡愁。历史与现代的记忆,在这个静谧的乡村里得到了完美交融。一缕缕乡村记忆,也由此慢慢地拉开了如歌行板一样的旋律。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在这样一种勤劳善良朴实执着的文化传承中相衍生息。











更为称奇的是,在爱心谷的旁边生长起来的连理皂角树,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悠悠千年的传说,正是古诗描写真挚爱情的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接着,我们来到了久闻盛名的的讲理村。
该村因“讲理”而闻名,村里有个传统的习惯,每年祭祖、过年族人聚会时,族长会将族人内部在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摆出来,促膝而坐,相互沟通一下,讲讲道理,化解矛盾。村里进行了豫西民居风格改造、修葺了讲理堂。
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村貌,整洁的屋舍,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真切。







大家认真聆听支部书记金相超讲解讲理村悠久的仁义道德文化历史,现今讲理村人和谐、奋进、道德、仁义的家文化建设,以及讲理村人奋进奔小康的艰辛历程,还查看了该乡“金牌调解室”——“讲理堂”。仿佛大家上了一堂道德教育课。



秋日的罗岭如一张波澜壮阔的华美画卷尽展无余。在这里,就是我们的诗和远方。人生,就是需要这样一份意境。多少人苦苦追寻,却依然独自凋零,多少人又无需等待,却垂手而得。但尽管这段人生,走得艰辛,走得无助,或许走到最后,却是你所怀念的一段最美风景......罗岭的秋韵就是这样,欢快而逸雅,安详且灵动。(洛宁城事/雷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