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情思
文/杜向东
秋风抖落满地的金黄,那是岁月留在我们脚下的记忆。泛黄的时光不忍离去,在我们身边流连,那是季节留在我们梦里的痕迹。梦里花落知多少?想回忆,岁月的面庞却变得扑朔迷离。
秋天对我来说,是一种曲径通幽的闲适,正是一种精神上的皈依。
我喜欢在时光的怀抱里独自沉睡,想象着自己在落叶纷飞的时刻穿梭在季节变化的间隙,岁月打着补丁,泛着瞌睡,默默无语,不知怎么向人倾诉自己的心里,让我想起我的祖母,一位陕北来到此地的农村老太太,善良的让人感到温暖,淳朴的只知道不停地劳作,忘我的生活中没有了自己,永远的留在了涿鹿的土地上,也让我明白了,人在哪里,生命的根就在哪里。
生活还在继续, 忙碌的让我们忘记了怀念,每天穿梭在自己构建的高速公路上,只知道不停地奔跑,而忘记了思考。
人真的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吗?我只知道,芦苇是会思考的人,总是迎着风向着梦想歌唱。
故此,慢慢地学着在思考的时候思考,学着在秋天里忘记过往,寻找梦想的影子。
只是偶尔,想起离我们而去的亲人,总感觉他们还在,像星星一样看着我们,看着我们健康,希望我们快乐和幸福。
于是有了一份责任,觉得快乐和幸福,得与人分享,就像小时候一样,初次吃一种奶糖,觉得就得和要好的朋友一起品尝,想到他们不知道此种糖的滋味儿,而只有自己知道,简直太不应该。直到现在,还是习惯把自己拥有的也想让别人获得。
秋天的深情,总是让人心里荡漾淡淡惆怅。人是善变的动物,有时候觉得自己无情,有时候又爱冲动地去帮助他人,虽然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感觉不到自己的热心会让人感到是一种怜悯而而不愿接受。
悲秋的情绪,是文人渲染给文艺青年的一种传染病,不止传染给了林黛玉,也传染给了陶渊明,李白,也从古代传染给现在,真让人说不清是诗的原因,还是人的本性。
极目远望, 青山寂寂水澌澌,白云千载水悠悠。青山无语,它习惯了沉默和坚守;白云却是无情物,高山的伟岸也难将它挽留,它属于高远,喜欢流浪,浪漫而富有诗意。
我问白云,白云随风游走,对我不理不睬;我问流水,流水一去不复返;我问落花,落花化作春泥,清香缭绕我身边。
心里莫名的淡淡忧伤,是太过悠闲而没了方向,还是碌碌无为迷失了自我?带着疑问,我漫步在秋天的怀抱,想在季节的轮回里寻找答案。
大雁南飞无留意,远方有人归无计。候鸟习惯了秋去春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有花落,雁去还会再回,但是时光一去不复返,那羁旅他乡之人,已梦老天涯,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改的只有那岁月难以沉淀的乡音。
那天涯之客,望明月而思乡,寄浊酒以忘忧,而若我般久在家乡之人,却心怀远方,以诗寄远,忧思难忘,唯有杜康。
杜向东: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诗赋学会,省采风学会、散文学会、楹联学会、诗词协会,张家口市作协、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协会等会员。圣宇朝晖文学社社长,世界汉语作家协会(理事)张家口分会副主席,省采风学会张家口分会副秘书长等。420多篇(首)作品发表《中华辞赋》《赤子》《参花》《山海经》《当代人》《青春岁月》《散文百家》等刊物百余种、入选初中语文试卷及各类选本20多种。获奖30多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