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确有其人,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道学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shidan),故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吏,即国家图书馆馆长,学问很大。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为与佛教相抗衡,提高本教声望,抬出老子为祖师爷,并尊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历史上老子成神后,他的出生被大大地神话了。《云笈七签‘混元皇帝圣纪’》说,他投胎于玄妙玉女体内,怀孕八十一年之久,从左胁(xié)而生。因怀孕太久生下来便满头白发,故号称“老子”,正巧生于一棵李子树下,于是他指着树道“李就是我的姓”。老子成神后,受到历代人的广泛崇拜,在唐朝则登峰造极。李家天子为抬高自己的门第,硬是与李老君攀亲续谱。让千年前的老子做了自己的老祖宗,封其为“玄元皇帝”。
在陕西周至县终南山,有一处著名的楼观台,则被视为道教的发祥地,素有“仙都”之称。这里的“说经台”、“上善池”、“系牛柏”、“老子墓”等道教圣迹,是世人敬仰朝拜之所。

老子曾有三个弟子,尹喜、庄子和徐甲。据说老子的弟子徐甲不太安分,不甘潜心学道。老子便用“吉祥草”变化为一个姑娘去试探他。徐甲见色忘义,对姑娘动手动脚,老子痛加训斥,打发走这个六根不净的弟子。后庄子被尊为南华真人,尹喜被尊为无上真人。
说经台以西不远处有一口清澈的泉水,传为老子考验徐甲时气愤地用铁棒捅地,捅出了这口“化女泉”。传说中的老子墓在距化女泉三公里处。
老君为世人尊崇,各地道观雕像随处可见,老君升天坐骑为“青牛”。
传说老子曾在洛宁传道,仙逝后葬在洛宁。在洛宁城东五公里余庄村北的寿安山上确实有一座祖师墓,墓冢现在基本完好,墓呈四棱状复斗,史册上也有记载。唐代的《博世澜言》中载“老子葬于永宁寿安山,当有三道佛地交会,清葬四龙扶位之穴”。北宋〈水镜相述论〉中有“老君者李耳,卒葬于永宁寿安山”。老君墓到底在何处,至今并无定论,像洛宁这样文载与地貌相吻合者怕是不多。如今余庄寿安山祖师墓已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寿安山被县乡定为:寿安山生态旅游区,山顶修“寿安亭”。上书当今洛宁才子曲少波题写的两幅对联,一联是:敞开怀抱青山如黛仁者寿,放眼长眺银河似练安则福。另一联是:凤阁风清易长寿,翼岭羽丰佑平安。

作者简介:马老虎,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