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一次偶然机会,我有幸结识了孟国泰教授。
孟国泰教授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从个体出发研究院院长、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总校长、倚天教育董事长。被誉为“古有孟子舆,今有孟国泰”、“第二个陶行知”、“中国新时代行知派教育家”、“中国新教育三大奠基人之一”。
其实,我对“行知”这个词并不陌生,我的理解是:行,就是行万里路,代表“实践”;知,就是读万卷书,代表“理论”。“知行合一”就是将实践和理论合二为一。不难理解,资深媒体人罗守松称孟国泰教授为“新时代行知派教育家”便是在诠释一位学识渊博、躬身实践的教育家。
我在拉萨时,曾看到过许许多多藏民的小孩,因为教育条件的限制,不能接受到好的教育。可那些小孩子却热爱书本、希冀读书,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同样的情况依然存在。

100多年前的中国,国力匮乏、民不聊生、教育落后,陶行知先生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提出了大量新教育理念,进行了大量的教育的实践,给当时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而当今的社会,国力较强大了,生活较富裕了,但因为教育的地方差异化明显,一刀切、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现象依然严重,教育理念、方式与方法不能与时俱进等原因,仍致使很大一部分的学子不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而孟国泰教授身先士卒、挺身而出、敢为人先地提出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寻脉问诊、躬身践行,硕果累累,为新时代的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唤醒了无数有良知的教育人。这就是对“新时代行知派教育家孟国泰”的最好诠释。

“四面高山环抱,却拥有一流教育理念;道路崎岖不平,却走出一条金光大道;生源全县倒数,却连创中考七年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这是对“行知派教育家”孟国泰教授10年来在地处大山深处的散旦中学实施“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成效的综合表述。

截至今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已经走过22个年头。22年来,孟国泰教授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道、法、术、气”结合到教育中,在全国30余所学校大力推行 “三标课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不挑学校、不挑条件、不挑师资、不挑生源,创造出了新时代绝无仅有的教育天空。
孟国泰教授倡导并实施的课程理念(时时有课程,处处是课程,人人开课程)、管理理念(事事落实,时时坚持,人人成功)、学习理念(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讲过,才算学过;做过用过,才算真学过)、质量理念(高分是高快做人的副产品),与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并实施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开创了新时代教育的新旅程,书写了新时代教育的新篇章,成为中国新时代“行知派”教育家!

这是一次精神的传递与传承。孟国泰教授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将自身渊博的学识作为一种标杆,让后来者追赶;他将敢为人先的精神作为一种激励,激励着人们奋发图强、力争上游;他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作为一种财富,让更多的莘莘学子受益。与此同时,他还将自身的学识、实践要旨无私地传授给他人,教会他人在人生中如何行走,如何认知。

谈及我自身,不禁汗颜惭愧。当对孟教授了解越多知道越深的时候,却越发现自己不知如何行,不懂如何知,也更加激发了我内心的求知欲,想做一名“行知人”。
行在世间,我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缺乏什么,追求什么,想要什么,知悉如何出发、如何去做、如何去懂,以达到:博求万物之理,尊闻而行知。
新闻链接:
《中国惊现新时代“行知派”教育家孟国泰
》
《中国新时代“行知派”教育家孟国泰教育金句》
作者:王国瑞
编辑:罗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