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炼
音乐:理查德.克莱德曼《欢乐颂》
推荐:世界诗会主席老男孩
制作:世界诗歌联合总会总编辑部
杨炼,1955 年生于瑞士,长于北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写诗。1983 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1987 年,被中国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1988 年前往澳洲访问。以诗和散文创作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迄今共出版中文诗集十三部、散文集二部、一部文论集。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扬州大学客座教授、汕头大学驻校作家暨讲座教授。2013 年,获邀成为挪威文学暨自由表达学院院士。曾获《上海文学》杂志诗歌奖、台湾2016 首届太平洋国际诗歌奖(累积成就奖)、中国首届李白诗歌奖提名奖、《作品》杂志组诗奖、广东(佛山)首届中国长诗奖、大昆仑文化奖·诗歌杰出成就奖、中国首届“天铎”长诗奖、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意大利Flaiano 国际诗歌奖、意大利卡普里国际诗歌奖、英国诗歌书籍协会推荐英译诗集奖等。2008 年和2011 年两次以最高票当选为国际笔会理事。

逃亡之诗
这孩子蜷缩着爬向大海
沁进浪的节奏 死的节奏
这孩子蜷缩着逃向无处可逃
一枚小小的肉蛆 弯向
叙利亚化学之夜熟睡中成排发灰的
巴格达灼烧之夜被父母投出窗口的
一千五百年两侧的同龄人
一个起源驱逐所有小小的两栖类
波浪的断壁残垣
也被逼着轮回
签署冬天的冷雾 夏天的蚊子
一个名字搭建空中 堆积咸腥
威尼斯 在肉里看不见地蠕动
释放一个孩子蜷缩到底暴露的沼泽
不知该爬出或爬入这片大海
不知脸朝下在呼喊故乡或异乡
叙利亚醒不来 巴格达早碎了 天边
都是海边 一千五百年一动不动
呛进一爿尚未成形的肺
演绎追杀到一声海鸥啼鸣里的爆炸
铸造再多恋人锁 也只锁住一座奈何桥
逃 又一阵嘤嘤哭泣叠入桥下的粼粼水波
小小肉蛆也是倒影
听吞噬的大海在咫尺外荡漾
那雪亮的舷窗也在向外窥望
一个孩子静静溶解
一座城市五颜六色画满了蜃楼
墓园之诗
小小的木头花园漂在红色屋瓦上
小小的木头的岛 驶向你们的岛
绿树弯下腰 护着
水 一块抹去生卒年月的墓碑
在威尼斯谁不想写情诗
当阁楼像个倒扣的船底磕碰着梦
当天空暗下来 鸟声向上倾泻
一本书翻开就是一块绿琥珀
当我的梦 梦见你们回不了家的梦
埋葬在威尼斯就像要把情诗一次写完
围坐岛上就不再离开呜咽的尽头
木头桌子旁 Ezra满脸沟壑在加深沉默
Joseph 朗诵半途的咳嗽递给女诗人
一朵小云 没有误解 我们搂着抱怨
人生集中营 灯光太刺眼
海鸥的白十字钉牢在头顶扫描
一首诗把自己的海平线布置成近景
永无抵达 早已来过
红色屋瓦潮涌 日子潮涌
坠下墓穴的绳子 牵着鲜花和浪花
一波波情诗用伤口中刚滴下来的形象
不停打湿仍未说出的爱 爱上这泅渡
绿琥珀每刹那再黑一点
迎着你们的旗语
沉溺之诗
Rialto 桥 一座雪白的看台
亡灵眺望一条血河 在夕阳里流
在晚餐间流 祭祀的孩子已摆进
盘子 一页叙利亚 巴格达的菜谱
翻开水波上玫瑰红的碎片
我们眺望一条血河 赞叹着美味
多少腰肢 多少接吻 款款
抛光桥栏上的石头 别人的噩耗
不在风景里 多少贡多拉高擎
船头的刀斧 摇荡幸福的节奏
海涛声远远夺走的呼救不在照片里
不在眼前的断壁残垣 看着
一座雪白看台被欢声压着陷落
别人的乡愁不是我们的 并非
每个回不去的家都在酝酿一首诗
Joseph 你的密友沃尔科特
认出布鲁克林墓碑间缩微的曼哈顿
是否也剖开了这个舔着冰激凌的孩子
摸到蜷缩成肉蛆的孩子 艾未未的
比喻不在眼前 睡进化学反应的孩子
一点点变灰 成排望不到头的
没做完的梦不在眼前 不必问
哪只手 像盐搂着离去亡灵们的肩膀
死之抽象别搅扰生活
桥栏上的石头温软如玉 如肌肤
我们紧挤在一艘救生艇边缘
紧紧依偎着 那不会来到的
拯救 以什么去拯救?
沉溺 哪里是眼睛的海底?
Rialto 桥 怀抱着每座桥下的血河
熙熙攘攘地流 无动于衷地流
雪白看台上什么也看不见
连亡灵也看不见 毁灭融入毁灭
天边海边都在桥边 桥下
躲不开的大海升起来 与厄运无关
与诅咒有关 小小的正义对孩子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