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狮方醒 44
------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文/三木秉凤

中华传统文化是由阴阳、五行、干支等文化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东方超级文化大厦,它将古典哲学、医学、兵学、政治学、社会学、建筑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形成世界独有的巨型文化体系,它独在世界云峰之巅,一览天下众山之小。七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伏羲氏“一画开天,文明肇始”,由此伏羲八卦成为中国易经思想的摇篮,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共推古老的《易经》为百经之首与文化之源,五千余年来,阴阳、五行、干支思想与中国农耕社会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中国独有的农耕文化、宗法理念、伦理思想,其中包括太极文化、五行文化、干支文化、道家文化、孔孟文化、中医文化、二十四节气等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农耕社会的宗法文化、伦理文化及农耕文化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正逐渐瓦解,有些地域正在消失。

除了新时代的社会变革之外,推动中国宗法伦理道德与农耕文化走向瓦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计划 生育。中国计划 生育从1971年开始,1982年写入宪法并列为基本国策,直到2015年中国全面实行二孩政策,前后近四十五年时间,也让中国伦理社会由大型家族走向二三人组成的微型家庭,中华传统的伦理文化、宗法观念、伦理道德就在微型家庭中逐渐衰落甚至终结。今天,中央提出中华民族要建立文化自信,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耕文化、伦理文化、宗法文化等所依赖的农耕社会基础与宗法人伦关系正在消失,民族文化自信必须与当代新型社会关系结合,重新焕发出文化生机,这就需要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梳理,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机制宜,将中国传统文化嫁接到当代新型社会关系中,让中华文明的文脉与命脉在新时代光辉中一脉脉地承传下去。

从小岗村开始的农村土地革命,经过二十余年探索到2003《农村土地承包法》终于出台,从此土地承包权具有了契权和物权双重身份。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广泛运用,以及农民收益的相对减少,大量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自愿解脱出来,即使免除农业税并进行种粮补贴,青年农民依然离开家乡走向城市,这又为中国城市化运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农村逐渐空壳化、边缘化!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土地政策又该向何处走去?

近几年,中国开始了土地承包权的权利流转试验,即放开土地承包权的束缚,土地承包权除了以耕种收益外,农民可以将“土地使用权入股、规模经营”或多种经营,在“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原则下,逐渐创新土地承包权的实践发挥空间,尽量挖掘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最大效能,这样在新形势下的土地改革方向,又在摸索与实践中继续前进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过法律或政策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其目的一是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二是适应当时国家形势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三是考虑到农民的实际要求,四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其中,土地利益与收益的分配调整,是我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中心考量。所以,对于土地政策的未来方向,虽然仍是变量,但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将会贯穿于未来一切土地政策中。中国文化所包含的道性思想就是中庸之道,它将阴阳平衡与五行制衡集于一身,是宇宙法则的集中体现,所以中国的土地政策也一定会在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找到最大公约,因为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上下和谐共荣。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