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范一晨
作者:向哲洪涛
诵读:芝兰于室
《闲来浅说禅茶之味》
向哲洪涛
茶最早出现于我国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也可以说我国是茶的原产地。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从盛唐始,成为普及民间的生活必须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可见茶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他说茶不但可以健身,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唐朝有许多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爱茶、品茶,而且写过
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现代作家中,喜爱饮茶的人也很多,鲁迅先生对品茶便有其独到见解,他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特别的感觉。”郭沫若先生也留赞美茶叶的绝美诗篇:“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怠来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毛泽东主席同样留下了“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的诗句。
喝茶也有讲究的,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里写到:一沸、二沸、三沸。煮茶只取二沸之水。而卢仝在他的《饮茶歌》中这样写到:“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在民间还有“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赶快爬。”的不雅传说,意思是说头道水是洗茶,二道正好,喝道三、四道就该走了。由此可见中国人是多么的推崇“中庸之道”了
我喜茶是因了一副对联的原故:坐请坐请上坐,茶沏茶沏好茶。郑板桥用他独特的六分米书写下的一副对联。 郑板桥刚到一地做县令自己微服私访,穿戴有些破旧,见有一门面阔绰的茶楼,便信步走了进去,老板见他这身打扮,便撇了撇嘴说:坐!茶!第二天郑板桥穿戴的比较整齐了一点,又走进了这家茶楼,老板一看便马上招呼到:请坐一一沏茶!过了几天,郑板桥又衣冠楚楚,阔步走进这家茶楼,老板立刻站了起来,一边打着招呼一边高声喊到:请上坐!沏好茶!可见从品茶还能看出人间的事态炎凉来。 宋朝的林逋曾写到: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茶在杯中慢慢舒展,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呷上一口真的是能:两腋清风几欲仙了。我们不但能忆古人,还能激扬文字趣言适意多美。 刘禹锡在《尝茶》中写道: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看了不想喝一杯去。喝茶的好处很多,茶具有兴奋神经增进思维消除疲劳的作用。有利尿强心解痉的作用。抑制动脉硬化防龋齿抗菌的作用
重要的是自己沏一杯散发着热气的碧螺春茶,看水中渐渐蓬勃舒展开来的羸弱嫩绿的细芽儿,淡雅的茶香便于杯中弥漫而出,满室溢香。此种情境,瞬间便可让自己的内心温柔顺畅起来。
阒寂独处之时,有茶相伴可以走进一个瑰丽而独立的精神素园一一读书、写作、静悟、怡情或想象,这种简单的方式,常令我生发出无限的感悟,从而激活了我惰性的神经。欣慰的是,非理性情感冲动,再也逾越不过理性的调控。心情从此淡然而超脱,安恬而温馨,精神自然豁达、通脱、疏朗起来。我庆幸自己居住在雍容富丽的一个给我灵性、启迪、睿智与慰藉的地方,一个永远散发着纯洁气质蕴籍佛性的地方。如果说雪纯洁了大地,水纯洁了肉体,书茶则纯洁了人的灵魂。在这里,我开始用笔书写自己的希望和梦想,以让更多的生命愈发凝实和质朴,来挣脱俗事的种种羁绊,远离欲望的苦海。 光柔柔地泼在身上 ,我感到从未有过愉悦和轻松,一种“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的愉悦。重要的是在这个有茶相伴的日子里,我享受了来自佛国的温馨,人生的美好

【作者风采】向哲洪涛,一位头条号美文领域创作者,喜欢在文字的组合里享受美好,喜欢用文字表达自我的心路历程。喜欢在意象的转换中阐释人生的喜怒哀乐。很多文字也曾在《飞天》,《散文》,《今晚报》,《散文诗》里发表。

【主播风采】朗诵:芝兰于室,河北沧州人,中学高级教师。《作家驿站》文学平台朗诵团成员。热爱朗诵,对朗诵孜孜以求,致力追求自然真挚的朗诵风格喜欢用最自然的声音,最朴实的情感诠释优美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