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瓜
段广亭(甘肃)
☞♬ ♬ ♥♥♬ ♬ ☜
说起偷,人人都觉的不道德,人品差!确实,偷窃是极不光彩的事,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人痛恨!然而。在特殊年代特殊环境,这种小偷小摸应该怎么界定?可能没人去认真过,但却有人防御过。大法不犯,小法不断,气死公安,难住法院。特殊年代肚子灾荒,不管三七二十一,偷就偷,偷的填饱肚子就是便宜!

小时候吃西瓜,一口气能吃完一两个西瓜,有时连瓜皮都啃一层,甜,香,吃不够!那时我们这帮伙伴都才七八岁,每年立夏过后就约好相好,出去背着家里父母们偷杏子,偷葫芦,偷李子……夏天,能偷的果子蔬菜也多,好些东西弄到手就可以吃到肚里。那时,因为太饿。那时,这些东西都挺少,仅杏子全生产队也就十几棵树,少了就稀有。一个夏天除了偷这些水果,还有桃子,核桃都可以偷来充饥肚子。因为我们这几个好伙伴约的小队,折腾的有果树的人家也看管不住,加上生产队劳动紧张,早出晚归,他们要逮住小偷很难啊!只能咒骂:“谁家的贼娃子咋不从树上掉下摔死去!"“狼咋不把这些饿娃吃了去!"咒骂很歹毒,但抓不住人也是白骂出闲劲,该偷的偷去了。那时,我们一群伙伴几十人,偷东西只有三四人,必须是铁哥们,干啥心齐,守口如瓶,都是饿肚子所逼……

我们在一个夏天和蚂蚁觅食一样,很忙,上学回来,干完家里的杂活,就溜出去行动了。生产队当时有个老汉主要负责种好务作队里二亩西瓜,他有种瓜技术,一夏天不用干其它农活专门务作西瓜。二亩西瓜成熟开园后,每家每户可以分得两个西瓜。那时的瓜个小,有三斤多重。老汉务瓜天天夜夜都在瓜园里,看护都是他的责任。于是,夏至节气过后,我们这几个同伴就偷瓜去开始了。因为是小孩,务瓜老汉也不怎么注重我们,他知道小孩胆子小,不敢去瓜地里偷瓜。我们人小心眼多,三两天去瓜地周边跑的转腾一圈,佯装剜野菜和寻草,务瓜老汉一喊,我们就跑了,没有偷瓜迹象。其实,我们这么一折腾,在地周围观察好地方,看好西瓜结的多与少,天黑才去偷瓜。到天黑后我们有约定,彼此到各家门外学猫叫三声,相约一块就潜到瓜地周边伺机。农村那会人口不多,山里有些野小动物也常常出没,狐狸就是其一。狐狸名声不好,它的出没人人都讨厌也躲避,只要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便会唾几口关门避之。因此,我们这几个人便学会狐狸的叫声,潜到瓜地边周围就学狐狸叫,一声接一声。务瓜老汉听到后就躲了。这下就好,我们钻进瓜地爬着摘瓜,一人偷摘,其他几个人接手往出滚的传递西瓜,一次偷上七八个西瓜,悄悄每人抱三四个西瓜很费劲地钻进玉米或高梁地里,坐在一块用拳头砸烂吃西瓜。那时,我们都可以吃一到两个西瓜。偷的西瓜生熟不一,先吃熟瓜,然后把稍生的瓜藏在地里,过两天就可以吃了。有时也奇怪,藏上的半生半熟西瓜过两天来吃,也不知被啥野动物给吃了。这也没什么,继续老办法去偷。到整个西瓜全熟,我们巳经偷西瓜有十多次了。每天傍晚猫叫声,就是偷西瓜去。每天天黑狐狸叫,就是偷西瓜开始了。那时我们偷的西瓜不敢往回家里拿,害怕家里父母发现后挨打,都是集中藏在庄稼地里吃够了,再藏好,再回家。这个夏天的偷西瓜去要折腾一月多时间。肚子那会饿,吃两个西瓜很饱也很舒坦。只是有时晚上易尿床。也不怕,那时土炕上没有毡和褥子,最好的是一片苇席,尿湿也没事,无非大人骂几句懒的尿炕了……

偷西瓜去,现在想起来挺好笑!也有趣!包容了坏品德和一种机智。不是谁都喜欢去偷东西,因为那时物以稀为贵,也因为那时肚子饿们实在难受,为了自已才去偷西瓜去!现在的西瓜在地里熟了,那个小孩愿意去偷?父母给把西瓜切好端到跟前都不好好吃!谁家孩子现在可以一个人吃两个西瓜?我们那时就不同,生活的既苦也艰辛,一些小小的不道德行为是生活逼出来的。现在闲瑕时想想,有趣可笑,也有一定的思考说教!现在如果吃西瓜,一两芽都吃不了,没有了小时候偷吃西瓜那种一顿两三个量了,物质条件生活水平都高了,吃不了,也不偷了!
所以,我们,孩子们,珍惜幸福生活吧!
作者简历:
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村和乡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先后在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5000多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现因病蜗居在家。

插图、配乐:牵挂你的人

《驼铃岁月》文学平台顾问:
任玉贵老师,青海省民俗专家,文史学者。
邢秀玲老师, 著名散文,报告文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