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乡村书屋
《二》
作者:张玉乾
我的乡村书屋,自2019年8月28号创建以来,非常荣幸得到了上级各部门领导和朋友们关怀帮助,以及庄乡邻里们的大力支持。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试运行,迈进了完善建设的快车道。

今天,闲暇静思,梳理一下,功成至此,有以下四大方面的原因。
第一原因就是依靠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当初有了建立乡村书屋的想法后,我就汇报给了村委两大班子,我们桑中村支部书记梁忠乾同志就当成村里的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汇报给了桑落墅社区总支书记张军同志。张军书记很重视,将规格提升为全社区的一项重点文化建设工作,快速汇报给了桑落墅镇分管文化宣传的王敏主任,王敏主任立即答复我们,会尽快跟惠民县的有关部门反映,并尽量争取赞助一批适合乡村书屋的书籍,以此来增添新品种并扩充规模。出乎预料的是没过两天就通知我们去镇政府的仓库里去取书。村支书梁忠乾率领我们一行数人,开车浩浩荡荡去了镇政府,把七大梱,共计三百多本各种题材的书籍运了回来。
让我欣慰的是其中有北京出版社发行的一批《大家小书》很适合我的乡村书屋胃口,包含了诸多方面:文学、哲学、美术等。有《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细说红楼》、《三国史话》、《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史学遗户六讲》、《诗词格律概要语言文化》、《启功的书画世界》等共计170多种。

最让我惊喜的是其中一本费孝通先生70年以前写的《乡土中国》。我如获至宝,又有谁知道,我正在四处寻找这本全国热销,民众都在研究中的专著呢。
在这里,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感慨一番。《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农村社会格局及其特征的阐述和解读。乡土中国,则是千百年来沉淀在华夏儿女血液里的一份浓浓的乡土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中国,在我们心中,也从来就是这样一份静静的守候,一份执著的守候,一份割舍不掉的乡土情缘。通读费老先生的《乡土中国》,萦绕在心头的是一份亲切,爱乡间的一切!尽管那里还不够完美,不够方便,尽管那里有时候还有些愚钝,可是,我就爱那里的自由和自在!踏上故乡那片土地,我更是快乐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乡土中国,乡土情!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中都有着割合不断的乡土情,都有着对美丽乡村的向往!她,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涤荡着花草的清香。身处其中,那,是一份执著的坚守,漂泊在外,便是魂牵梦萦的浓浓的乡愁。正像是余光中先生描述的: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说,中国是乡土性的。但这里的"土"字说的不是土气,而是指向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茎一泥土。而我们中华民族在从泥土里长出来光荣历史的同时,也对土地有着深刻的眷恋,换个词来说,就是乡愁,就是现在我们常念的美丽乡村。
费孝通老先生70年以前的代表作《乡土中国》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作,至今仍嘉惠后辈学人,引领探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质,发掘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引领中国美丽乡村的旗帜高高飘扬!

第二原因就是深入广泛的采购各类书籍。
自从8月28号这个喜庆的日子开门迎客至今,仅仅是专程到市、县新华书店,去滨州市里的颐园旧书市场采购就有N次了。
还记得第一次是桑中村支书梁忠乾跟我一起去的,直奔滨州市新华书店目的地。临行前特意查阅了"114"查号台,给新华书店的经理打电话询问批量购书能否优惠,新华书店经理热情回复,可以优惠,一切都可协商。并指派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指导购书。从新华书店一次性购进了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遊记》。

采购了一批茅盾文学奖获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应物兄》、《人世间》、《活着》、《受戒》、《莫言全集》、《明朝那些事儿》、王安忆的《长恨歌》、2017年和2018年获奖的《中国优秀中、短篇小说》、优秀散文等。这批书籍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乡村书屋品味和档次,丰富了乡村书屋的内涵。

第二次是由《滨州头条》主编季先国和副主编季再兴陪同结伴而去的,先是由朋友介绍去了滨县凤凰剧院,因时间不对未果。再去滨州寻找旧书市场,最后落脚颐园旧图书市场,开始淘书。我们三人分别占据书摊一角,挑选着各自认为有价值的书刊。最后我没想到的是季先国把选购的数本滨州籍作家的书刊直接送给了我,而季再兴则把我选购淘来的一批中外文学书籍抢先付了款。都当做了祝贺乡村书屋开市的礼物!

第三次再去滨州颐园。老滨州人的集体记忆,该公园只有周六和星期天对外开放,星期一~~星期五是不开放的。借着周末,我请来了几位大才子:《滨州头条》主编季先国、副主编季再兴以及编审杨在成。利用上午时间,帮我的乡村书屋策划设计并打印出室内的制度条例,以及选用名人名言制作模板。

搞定了这些事,人未休息,马不停蹄,直奔滨州颐园。我们四人分工把关,分别挑选自已喜欢的书刊。我依然奔着文学类书籍去的,而主编季先国则专注于寻找滨州籍作家的作品,副主编季再兴和编审杨在成他们两人挺搞笑的,居然还能跟书贩子有板有眼的讨价还价,在谈论滨州市市志和有关滨州历史文化方面的书刊价值上,各有说辞,有理有据,眉飞色舞,指手画脚,忙的不亦乐乎。

其结果不出预料的大获全胜,四人都心满意足又淘得了一批滨州籍作家的作品以及中外名著。当编审杨在成想为我选购淘来的一批文学书籍付款时,我坚持的谢绝了。非常感谢三位正副主编和编审,感谢弟兄们对乡村书屋的助力,我谨代表桑落墅5000多村民以及书屋能惠及的民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很意外地得到了两本书籍。一本是我学生时期的偶像,惠民县乡土作家韩克顺老师的作品《胡集书会》,另一本是湖南籍女作家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前三名的残雪的《五香街》。我在欣喜能得到学习韩克顺老师的作品的同时,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胡集镇和我们桑落墅镇是相邻的乡镇,都是千年古镇,是什么样的土壤造就和孕育了韩克顺老师这样的文化名家和大家的呢,为什么桑落墅镇做为一个秦始皇命名的千年古文化大镇,咋就出不来这样引以为豪的文化大家人物啊。我们5000多桑落墅村民值得深思,后辈们需要奋发努力才行呀!也许,这就是我冥冥之中或者说潜意识里,千方百计志在必得创建乡村书屋的初衷吧。

第三个原因就是乐此不疲网购书籍。
我查阅了各种图书网站,"拼多多、孔夫子旧书网、当当网"等,从8月28号至今,从各种网站购买了大批的图书。购进了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文化大家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课》、部队少将学者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获得广泛好评的新疆农民作家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购进了一批世界文学名著《简爱》、《呼啸山庄》、《红与黑》、《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飘》、苏联名著高尔基的三部曲《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一批名著。由于频繁的网购,桑落墅美琳物流快递站的工作人员都和我熟悉起来。只要看到我去了,都会很热情的跟我打招呼"张先生又来取件了"。无论快递站的业务多么繁忙,取件之人排成了长龙,我是无需排队的,直接取件登记拍照完走人。由此感谢美琳物流的老板和所有的工作人员对我和乡村书屋的照顾。

我曾在《我的乡村书屋》(一)中写道:我的乡村书屋里的各种图书,可以随便借,随便看。假如感觉在我的乡村书屋里看书不方便,更可尽情地带回家去,仔细查阅和慢慢观看。
我会尽心尽意努力把乡村书屋变成一个美丽的心灵驿站,让父老乡亲们能借此平台,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发家治富。让乡村书屋真正成为信息共享的便民活动场所。

九月份,上级领导授与了我的乡村书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一服务点》。我会借这股春风,用心把这个文化服务点办好利用好,争取做一面乡村文化服务的旗帜,为村民服务,为振兴乡村,为乡村文化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让乡村振兴的大旗高高飘扬在桑落墅镇的上空!
第四个方面就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我大哥张玉良把他存藏了一屋子的书向我全部开放,并承诺,我看中什么,什么书籍对乡村书屋有用就拿什么,就捐什么,全部看中就全部捐给乡村书屋。我远在寿光国企上班的儿子和媳妇,在滨州上班的女儿和女婿多次打来电话表示支持,并多次回家帮我整理书架上日渐增多的各类图书。并一再向我表示,只要资金方面有需要,必定大力支援。还有我的乡邻们,我的老邻居。曾经在桑落墅镇干了一辈子教育,先后任职桑落墅完小负责人和桑落墅中学校长的刘裕民老师,现已退休在家。得知我的乡村书屋试运行后,第二天送来了他珍藏多年的《惠民县志》和《武定府全志》。邻居张玉红把她娘家珍藏的《毛泽东选集》1一4卷无偿地捐了出来。村民张玉堂送来了他珍藏的《红白喜事场景主持、致词技巧与范例大全》一书,并再三强调,把书给了我比在他那儿有用的多,乡村书屋的威力大。

再多的语言,也难以表达此时此刻我的心情。请允许我再一次衷心的感谢我的家人们,朋友们,乡邻们,谢谢你们对乡村书屋的大力支持与厚爱!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一定让乡村书屋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千年古街——桑落墅的上空!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与所有朋友们,乡邻们共勉!
2019年10月16日初稿
2019年10月17日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