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客成都(散文)
薛立兴
在具有现代化氛围的繁华闹市成都看望儿子、儿媳这已是我和妻子近几年一年一度的惯例。儿子、儿媳大学上学、毕业创业在成都市已十多年了。儿子川大毕业后一直从事他痴心不改的中华茶道文化学习实践和公益传承、传播事业,儿媳在母校毕业后留校,为高校教育事业辛勤工作,奉献青春活力。
我们夫妇来成都后,观赏了日新月异的西南都市成都干净整洁、美丽如画的市容;走走停停,体验了这座全国文明城市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精神风貌;进超市商场,入酒店购物吃饭,品尝了地道的川味美食。通过一系列实际体验,我们与前几年不同的感受是,城市建设变化特大,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肉奶蛋菜、水果和餐饮价格、购房价格上涨幅度也特大。与我们陕西省关中地区小县城相比,这类价格高出三四倍之多,让百姓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唯独没变的是成都人向善好客,礼貌待人的精气神和干净卫生,良好治安、自然生态及优良的市容市貌,给初来成都的外省人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印象。
由于儿子热衷于中华茶道文化学习实践和传承、传播的公益事业,他一直孜孜不倦坚持无偿传授中华茶道经典文化讲座,在上半年办班培训的基础,最近又分别办了两期50多人的公益茶道讲习班。学员中不凡海外归国学子、高校教授、硕士、博士、企业副总、公务员、航姐、医生护士和喜爱茶道文化的各界人士。由于儿子对中华茶道文化研究颇深,有其独特的体验理解,且讲座纯属公益性质,报名勇跃,经按条件严格面试,298人中仅录取5O人分两班进行培训学习。儿子按课程计划,分八个章节,即按茶之源:追溯东方树叶;茶之类:初识六大茶类;茶之用:茶的冲泡方法;茶之史:茶的历史文化;茶之品:交流品鉴分享;茶之礼:茶事礼仪雅事;茶之妙:茶的化学成分;茶事美:茶席布置展示;他每周六周日上午讲座,一期两月时间,从《茶经》到传统的茶道文化,由浅入深,娓娓道来,讲座者引经据典,生动讲授;听讲者聚精会神,笔记求学,生怕漏掉一字。师生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真是:肥甘未必便健康,饭蔬饮水般若汤。细嚼清风还有味,如理如量茶也香。
我们夫妇在成都次子家两周时间里,儿子师兄和学员等盛情邀请,儿子不便推辞,愉快的接受了邀请。师兄在饭店盛情款待了我们一家,在他家里热情邀请我们喝茶拉家常。他拿出新购的上品茗茶为我们连泡两壶,边饮茶边聊天,犹如一家人一样祥和愉快。
学员听说薛老师父母到了成都,多次打电话、发微信相邀,盛情难却,我们一家人愉快的接受了学员的诚邀。学员夫妇忙活了一整天,购物炒菜,烹饪包汤,设家宴招待我们一家。儿媳下午下班己是满城灯火,夜幕降临。她用手机约好乘车,行驶约20多分钟就到了成都市金牛区学员居住小区,学员丈夫早已在小区门口恭迎我们一家人到来。学员一手好厨艺,她已在餐桌摆满了做好的鱼肉、菜盘、包汤。此情此景,让我们一家人特别感动。儿子、儿媳放下礼品,客主入席就坐,学员又从厨房拿来了她自制多年珍藏的好酒和做好的豆浆,我们和学员夫妇边吃边聊,犹如家人一般。这次来成都三次做客,让我倍感亲切温馨。新时代的青年人,一股满怀爱党爱国之情,常怀感恩之心,真让人感动。
来成都所见所闻,使我感到,儿子自强自立,已经成熟,勘当重任,他所从事的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他辛勤的付出,得到大众尊重推崇。其次,新时代的年轻人,崇尚美德善道,追求积极向上的健康幸福生活无可非异,他们己经通过艰苦复杂的社会实践,有了一个明确的基本认识,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幸福是拼搏奋斗出来的,任何空谈和不切实际的论道说辞将会一无所获。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赢得事业,赢得人生!
作者简介:薛立兴,男,陕西省扶风县人。生于1955年3月14日,大学文化,公务员(现已退休)。自幼酷爱文学,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写作。曾在《人民日报》、《乡镇论坛》杂志等全国及省市、港澳台报刊发表文学新闻等作品数千余篇,获奖上百次。被聘为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杂文散文协会会员、市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曾兼任《陕农报》扶风记者站站长,曾任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扶风县文联副秘书长。他的数百篇作品收录《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法制日报》、《中国农机化杂志》、《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宝鸡日报》等多家报刊年度汇集;他著有《古韵扶风》、《崛起》、《周风秦韵》文集和散文集《牵挂的味道》等专著多部;他的作品也收入《西部文学》《扶风作家散文选集》、《扶风文艺》等30多部期刊系列丛书,在当地享有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