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景荣(加拿大)
诗评:今音(中国)
音乐:郭燕《天空之城》(钢琴版)
推荐:世界诗会主席老男孩(中国)
世界诗会常务主席邓瑛(德国)
制作:世界诗歌联合总会总编辑部
杨景荣:云南蒙自人,一九八二年云南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就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一九八六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大湖研究所访问学者。一九八八年赴加拿大留学,获布鲁格大学水生生物学硕士,滑铁卢大学湖泊生态学博士。一九九七年渥太华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在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工作。现从事水生态环境及多元数据模型的分析咨询。业余爱好:乒乓球,野外徒步,养花种菜,诗歌创作。

寻
文/杨景荣
飞鸟寻找谁,蝴蝶寻找谁
火山寻找谁,瀑布寻找谁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向何处去
春花寻找谁,飞雪寻找谁
恐龙寻找谁,蚂蚁寻找谁
你是谁,你在哪里,你向何处去
海潮寻找谁,流星寻找谁
黑洞寻找谁,灵魂寻找谁
他是谁,她在哪里,它向何处去
地球上掉下苹果
回声在银河之外
天不纠缠,地不纠缠,因果纠缠
宇宙之外应有虚空
原子之内还有粒子
你不纠缠,我不纠缠,量子纠缠
你是梦中的蝴蝶吗
你活在蝶的梦里吗
蝶不纠缠,梦不纠缠,轮回纠缠
大慈大悲,劳苦者必升天堂
世事无常,邪恶者必下地狱
鬼不纠缠,神不纠缠,爱恨纠缠
试问永远能有多远
醉里千杯只若初见
浮云红尘,万物生生不息
远古吹来古铜色的风
或高亢呼啸,或低吟浅唱
远比盘古更古更远
那风,仍在流年中追寻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2019.05.30

【今音点评】
杨景荣的这首《寻》围绕“是谁”和“在哪里”等,展开了探秘式的寻道及类推,而“我”也便成为了“他”和“她”的对应者,以同行与反向的点位张力,来把诗歌的空间朝着一个极其的方向去拓展和认识。
这是一种认识问题的能力表现,它表现对象的手法特征是在于第五段的第一行“宇宙之外的虚空”。认识特征是用来作事物之间的评判,是用来对比胸襟和眼光的。而其中的眼光,也便就成为了一种境界的体现。

同时也是为了印证诗歌人物所具有的自信,和所处的世事与环境保持同步而“不纠缠”。这是诗歌索要达到和取得的效果。也是度。
这时候从诗歌的意象当中去选择和“不纠缠”关系密切的有益部分,它们分别是第七段第一行的“大慈大悲”和“空”与“色”的所掌握的成分之比。
也因此,诗歌把这样的一个命题,放在了诗歌最后一段的最后一行。无论是它的抽象义,还是它的具体表现,从平常人过日子的角度出发,就是叫淡薄名利和与人为善。欣赏。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中国知青作家杯”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十五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