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风
松花江白山湖的鱼类很多,主要鱼有:鲤、鲫、草、鲢、胖头鱼、青鳞子、柳根子、鲶鱼、嘎牙子、岛子鱼等等,还有一些想不起来了。
以前白山大坝没有蓄水发电前,大坝下游一段急流险滩,一段稳流,险滩和稳流都可以垂钓,一般钓急流险滩鱼多些,鱼喜欢顶流逆行,且在急流处跃起,这里氧气充足,也与鱼类习性有关吧。记得那时基本钓些小鱼,像柳根子、麦穗子、青鳞子等。有一种叫岛子的大鱼,修长的扁平身材,这种鱼属回游类,每年6~8月份来到这江段上,岛子鱼喜欢在急流水里向上游动,会扑食水面以上的食物,所以人们在水里下排钩来钓岛子鱼。
人们在距岸边过膝盖深处的急流地方钉一钢钎,平行的深水处钉一钢钎,将主鱼线拴在钢钎钉部,主鱼线每隔50公分一个毛钩,毛钩线比主鱼线细一些,鱼钩较大,钩子用鸡毛包裹着,鱼钩在水面,随水流一跳一跳的,岛子鱼以为是水面漂的食物,一口吞下去,就被钩住了,早晨起大早去溜钩,基本每天早上都能溜到几条近一米长的大岛子鱼。
岛子鱼属本地鱼种,又名白鱼,自古松花江上渔民即以江水煮白鱼款待贵客。白鱼,体长,甚侧扁,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为隆起,体背部接近平直。口上位,下颌很厚,且向上翘,口裂几乎成垂直。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下咽齿末端成钩状。腹鳍基至肛门间有腹棱;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略呈青灰色,两侧银白,各鳍灰黑色。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种凶猛性鱼类。雌鱼3龄达性成熟,雄鱼2龄即达成熟,亲鱼于6-8月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湖泊浅水区集群进行繁殖活动。

岛子鱼分布广,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江河、湖泊中天然产量不少。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一贯被视为上等经济鱼类。在白山电站蓄水发电后,岛子鱼明显减少,红石水电站蓄水发电后,白山电站到红石电站之间水域里岛子鱼就基本看不到了。水工建筑物对鱼类的影响相当大。岛子鱼可炖、油炸、清蒸,做法挺多的。
钓青鳞子、柳根子鱼也挺有趣的,也是在急流段鱼多,鱼漂随水移动,从上游向下游移动过程中,随时都会有鱼钓上来,运气好的话,一二小时就钓许多,基本够吃一顿了。
青鳞子、柳根子油炸、煎的多,炖、蒸都可以。其实老百姓对青鳞湾、柳根子情有独钟,因为大多数人在孩提时代都会提着钓鱼竿钓这两种鱼,这两种鱼也最好钓,味道也好。
白山电站蓄水发电后,坝后水位抬高,水流变稳,鲤鱼、鲫鱼逐渐增多,人们开始到坝上钓鱼了,基本以钓鲫鱼、鲫鱼为主,坝上左右岸都可以垂钓,但我们喜欢到左岸钓鱼。
记得第一次在左岸坝头下钓鱼时那天,正遇阴天快下雨前,气压低,鲤鱼都往水面上跳,大的鲫鱼有十多斤,像这样天气虽说是鱼喜欢跳,但也不容易钓到鱼。第一个大湾子钓的鱼稍多些。我们用的渔具较普通,白山鱼具店里买的竹制四节杆,在最下面一节处做个绕线器,收杆时,将几节杆用皮筋套住,浮漂是买那种长浮子,这种浮子灵敏,鱼一咬钩就会发现,诱饵料大都用烫的半熟玉米面揉成圆球,或刨蚯蚓。先试水深,鱼钩垂到江底,,浮子一般距杆头,半杆或一杆长距离,一个人能看管三、四个鱼杆垂钓。另还可以弄些底钩,钓鲶鱼,有黄鲶鱼、黑鲶鱼。

后来有人讲八道沟鱼多,几个鱼友相约后就去八道沟钓鱼了,我准备好行囊,就跟着他们去了。老解放大卡车到白山大桥后,我们一行五人,一路步行,一直走八道沟江边,天还没黑,抓紧时间,在水面一米高处扒了个平台窝子,鱼竿全部支吧起来就开钓了,没多久日渐西斜,晚餐干粮咸菜黄瓜胡乱对付一下,最主要的是钓鱼,这是我第一次在江边蹲宿,穿上雨衣防寒,手电筒、軋石灯晚上照亮,困了就靠着山坡睡觉,开始还担心滚进江里,迷迷糊糊的一晚上终于熬过来了,眼睛不停地盯着鱼漂,盯累了,就向远处望一望,缓解一下视疲劳,由于眼睛不停地盯着水面鱼漂,一闭眼睛或远处望时都是波光粼粼的水波在眼前晃动。还好,第一次远处钓鱼就收获不小,两宿两天时间,不停地抛竿收杆,大约钓了十多斤鲤鱼。
周日下午三点多起身返程,五人中属我最小,他们年长,有经验,我就跟着他们行事,还没出八道沟,就来了一阵急雨,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弄的措手不及,年纪最大的姜大哥有经验,打着伞,蹲在离地很高的大石头上讲:这样雨伞能把身体全部罩住,就不会把下身淋湿了,我们都学着他的样子躲雨。还好,雨来的快,走的也快,一阵风过去,云开雾散,抓紧赶路,背着十多斤鱼加上钓鱼的装备,也像当兵野营拉练,够辛苦的,钓到了鱼,心里高兴,快乐战胜了劳累,十五公里的急行军,走到家里,脚步都停不下来了。家里的铝盆装了半下子,其他人也都没少收获。
钓鱼会上瘾的,人家说就像抽大烟一样的劲头,你能想像出在江边连续钓鱼时间有四天之久么,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在驱使着。
这次行动引起了很大轰动,许多人都跃跃欲试,单位组织了大客车,每周五出发,每人单程二元车票,几台大客车司机轮流出车,每次差不多都满员,人多时就出动两台大客车,有不少女同志也加入到了钓鱼队伍,那个年代除了看电视、打麻将之外,钓鱼也算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了。人多了,江边也就热闹了,五、七、六米就是一个人,摆满了江边,夜钓场面盛况空前,满江面的軋石灯,照亮了松花江畔,不时传来吆喝声。基本是星期五下午去,星期日晚上回。更有甚者带上小锅,佐料,松花江水炖鲤鱼,小酒一抿,挺惬意的。
后来单位组织钓鱼比赛,去钓鱼的人数更多,会钓的,不会钓的都去了,有时候,不会钓鱼的比会钓鱼的钓的鱼还多。
钓鱼的好景不长,大约85年以后,白山电站用火车皮运来几列车皮日本小鱼苗,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黄瓜香鱼,这种鱼繁殖能力极强,每几年就泛滥成灾了,黄瓜香鱼无情的吞食着本地鱼卵,致使本地鱼类迅速衰败。到后来去八道沟是经常双手空空而归,日本鬼子的鱼入侵消灭了我们本地鱼类。

无奈转移了钓场,到红石水电站上游的苇沙河火车站右岸一江叉子,这里鲫鱼较多,此次垂钓的几斤鱼中90%是鲫鱼,由于红石水电站开机发电,水位变化较快,得总调整浮子位子,以适应水位变化。鱼友们夜间聚在一起,小白酒捏上,挺有情趣的。鲫鱼一般是成群结队游来,咬钩是一个接一个的,鱼多是,刮也能刮上来,记得有一鲫鱼脊背上刮了两个鱼钩,提上来时是平衡上来的。
白山湖、红石湖垂钓的好光景没有持续多久,主钓的鲫鱼、鲫鱼日趋减少,最后基本就不去垂钓了。因为从日本引进的黄瓜香鱼吞噬本地鱼卵的结果。黄瓜香鱼的迅速繁殖,人们开始捕捞黄瓜香鱼,用拖网捞。冬钓也挺有趣的,用冰钎子穿个冰洞,捞出浮冰,用一根竹梢就可以,拴三、四个鱼钩,挂上木头虫,就可以开钓了,长浮子一动,赶紧提杆,基本有二、三条鱼上钩,一天下来可以钓八到十斤鱼。
冬天在松花江冰上垂钓也是件有趣的事情,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诗人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虽不是“孤舟蓑笠”,但此意境也之相同----独钓寒江雪。

黄瓜香鱼油炸、煎、炖都可以。黄瓜香鱼味美清香,日本收购此鱼,做成罐头食用。虽如此,但黄瓜香鱼作为外来物种带来的负面效应凸显,当地渔政部门引进美国大嘴鲈鱼来灭日本黄瓜香鱼,效果还好。也就是美国能控制住日本鬼子。
松花江上鱼儿多
三花一岛名气大
鲤鱼鲫鱼寻平常
鲶鱼嘎牙炖茄子
花鲢胖头炖豆腐
白漂青鳞柳根子
黄姑麦穗沙姑鲈
板黄泥鳅大马口
扁担勾子沙丘子
鲴鱼球子七星子
哲罗亚罗雅里红
刺鱼老头重唇鱼
细鳞草鲤船丁子
黄瓜香鱼强盗子
蚕食华夏好鱼子
妄想灭我小鱼子
渔政部门强出手
引来美国大嘴鲈
克敌制胜灭鬼子
华夏鱼种当自强
凶猛顽强黑棒子
冲锋陷阵打鬼子

松花江水质好,各种鱼类繁多,鱼的肉质鲜嫩,无土腥味。千岛湖的花莲鱼最有名气,但其味道远远不及松花江花鲢鱼味道。水质、气候决定了鱼的品质。
人们在引进外国鱼类时,千万不要盲目行动,否则会带来太多麻烦。
大约二十多年没有垂钓了,每当看到人家在鱼多的地方钓鱼时,脑子里的激情会立刻激起,随后又马上消失,垂钓是需要时间的,繁忙的工作不允许这样空耗时间。期待着有一天闲下来的时候,做个居士,独钓松江畔,逍遥又自在。
作者:北风,中水一局子弟,着重写诗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