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狮方醒 41
------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文/三木秉凤

中国虽然东临海洋,北临游牧民族,但自古以来中国却是个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几千年来,中国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尽管农民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称呼,如百姓、农夫、田夫、贫农、佃户、社员等,但土地永远是他们难以割舍并世代依赖的生存家园,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症结是“土地利益分配”的合理化问题。自古农民的要求是耕者有其田,自古农民的愿望是薄赋少税。新中国实行土地革命,首先做到了“耕者有其田”,然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土地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郊地区的农民土地成为地方“土地财政”的主要来源,“土地财政”往往以低廉价格征收郊区农民土地后再以“招拍挂”方式高价出售给商人以从事房地产开发或企业经营等,差价收入进入地方国库,以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财政”实际仍然是政府与百姓之间在“土地利益分配”问题上的一种延续。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未来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应是以“乡镇农村社区”为中心,通过对农村进行改造让农民集中于大社区居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空间,推动中国农村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于如何解决农民的问题,早在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开展了长达一个月的农村考察调研,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不是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而是为了驳斥党内某些人生搬硬套苏联经验,认为仅仅依靠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就能取得革命成功,把农民这个工人阶级的主要同盟军置于可有可无的轻微地位,毛泽东提出了解决中国新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如何组织农民开展农民运动的问题。

农民,是生存在社会最基层且人数最多的一个弱势群体。农民最大的特点是“思想纯洁朴素”但“目光狭隘短视”。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时期,我党针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特点,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农民在既得利益面前,如暴风骤雨般迅速被发动起来,工农割据政权下建立了各种农村组织,如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儿童团等,我党带领农民开展反封建运动,而当时我党政治主张正好符合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基本要求。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的几个问题,例如打土豪分田地的问题,普及政治宣传的问题(基层党支部的朦胧期),建立农民武装的问题(民兵),开展农民合作社的问题(供销社的前期提法)。毛泽东视野开阔,论述精辟,一针见血,有些关于农村问题的观点甚至影响了新中国几十年直到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土地革命自1927年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结束,这次土地革命,极大调动了贫农、雇农、受压迫的中小工商业者的积极性,并把他们中的精英人才吸收到了革命队伍中来,壮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力量,这为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建立工农联盟的无产阶级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