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狮方醒 40
------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文/三木秉凤

一个新政权的诞生往往面临多重困难,新中国不仅对外应对朝鲜战争,对内也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一百年积贫积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权,除了地大人众,其它一切百废待兴。中国自古以来属于农耕国家,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中国历史开创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土地革命,这就是“耕者有其田”。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伍千年历史如果以政权的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诸侯分治(王天下)”和“皇帝授权”的“家天下(家族治国)”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就是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放权地方”的诸侯分封制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三级管理体制,将夏商周三朝传统的诸候自治权收归中央集中使用,将诸候世袭制改为中央任命制,而这种政治管理体制一直延用到现在(目前是中央、省、市、县、镇五级管理体制)。

在“王天下”的诸侯分封时代,中国土地制度是著名的“井田制”,大到诸侯国,小到采邑,都采用“井田制”方式分封或耕作。“井田制”实际是诸侯土地所有制,也是以土地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它根据道路渠道纵横交错的特点,把土地分割成方块,因其分割形状酷似“井”字,因此称为“井田”制,也称“王田制”。诸侯或贵族将井田分配给庶民耕用,“井田”中间之地为“公田”,“公田”即是“贡赋”,庶民共同耕作,“井田”周围为“私田”,收入归耕者自己。井田制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合理且符合现实的土地制度,“以耕代税”,国家与庶民各得其所。“移邑不移井”,“井田制”实际以土地为纽带将宗法与血缘紧密联系起来,中国农耕文化、伦理文化、宗法文化非常发达,其道理正根源于此。

自秦朝以后,国家实行中央、郡、县三级行政管理,这就是中国行政区划的雏形。土地从“分封”收归“国有”,从此中国由“王天下”向“家天下”转型。在诸候分封制的“王天下”时代,只有一个国王,国王将土地分封给有贡献的大臣和王子王孙,授权他们对土地及其庶民进行管理并上交贡赋,因而各诸侯国权力极大。“家天下”时代,皇帝是“王中之王”,各级行政管理权由皇帝任命,各行政区权力实际由皇帝统揽,各级地方官员的行政主动权受到限制,皇帝高高在上,“唯上是从”逐渐成为中国行政管理的惯例。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由秦朝之前的“井田制”中的“公田制”进入秦后“私田”之中的丁亩贡税制。这样,土地与政权分离,土地性质由秦朝之前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国有变为国家行政管理下的“土地私有”制,即地主阶级掌握了土地所有权,但没有了土地之上人与物的行政管理权。

在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之前,土地是最普遍且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资本主义产生之后,土地、厂房、机器等都变成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五千年来中国农耕文化深入人心,“重农抑商”成为中国传统习惯,农耕文化重耕作轻交换,这也是“重商品交换”的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较晚的重要原因之一。五千年来,不管是早期井田时代的庶民,还是封建私田时代的农民,拥有土地都是他们的最大愿望。故而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纲领思想都在土地上做文章。例如太平天国“天朝田亩”的均田地,三民主义中的“平均地产”,我党领导了两次土地革命剥夺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等等,都是土地革命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