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棵树,你到底有着怎样的精彩,值得白昼阳光的抚摸,晚间月儿的亲吻!夜晚的照片有着金灿的靓丽(第四天的陪伴)

木中自有景
文/泰山云海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而劳动又创造了人类文明,因为有了文明、文化,生活也变得更有趣味,更有了诗意的存在,在这期间所创造出的语言,字词,成语,以及其背后的故事,更是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这里我要说的是关于树木的成语。比如一叶障目,一叶知秋,落叶归根,一树百获,缘木求鱼,百年树人,枯木逢春,万木争春,春树暮云,瑶林琼树………有关树木的成语简直多如繁星,多如郁郁葱葱的绿色,有树木有绿色在的地方,就有了关于树木的故事和树木的传说。
俗话说“一木难成林” 。树木的世界,树木的生长树木存在的状态,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的,比如有一种树的生长特点,就颠覆了人们所谓的“一木难成林”的观念,它就是榕树,榕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它的枝条上会长出许多气生根,这些气生根向下生长并扎入土壤,就像一根根树干,看似像丛林,因此被称之为“一木成林”。正因为榕树的这样的生长特点,所以也被人们赋予以长寿及纯洁的爱情等美好的寓意,而从榕树身上浸透出的落地生根、生命如炬,众志成城,厚泽载物、百折不挠的“榕树精神”,又暗合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去年深秋时节,曾参加董传元老师发起和开创的树痕文学研讨会,在会上与会人员就树木、花、果、叶、枝、树皮、树影,甚至于树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对树造成伤害所形成的树疤、树瘤,都成为我们讨论和关注的范围。其实,这个会议完全是一群文学爱好者,尤其是对于自然之生命的树木的情有独钟,特别是董老师最近几年他诗中的文字,其内容全部是随时随地所看到进入他视线的树根,树干,树枝,秋叶……他的文字里所呈现的世界,形象又具体,往往都是图文并茂,有图有文字有树痕所折射出的哲理哲思!这也是诗人眼中的世界,诗人的情思于诗情画意里的真情体现。
而那次的研讨会,董传元会长的目的也是想聚集爱好兴趣相投的文学爱好者,尤其是对树木对植物有独特情感的作家文人,用他们手中的笔,用他们的情思、情怀,通过对树用文字或图画或木雕等艺术形式来表达来阐述,完成一种人与自然,人与树之间生命的对话,给予树这一载体以人文关怀,诠释它们生命里所呈现出的隐忍坚强,自强自立,生生不息,甘于奉献的精神。
那时我在朋友圈发的图片,分享的诗文等,大都是与树痕树画树影有关的内容,某天一文友留言说:“高老师,和树们杠上了…”当然这是玩笑话。我看到后就回复道:有关“树”,我们义不容辞,因为,每一棵树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在灵魂的深处,是纯净的积极向上的,它不带有任何的所谓人性的缺点,它所具有的往往正是人类自身所需要的,为此但凡与树有关的,我们都应该,做它根下的泥土,支持扶持托浮它,与它零距离接触,感恩它爱护它赞美它!……
这一切都已过去,但对于树木的热爱,对于这群特殊的,不带有任何语言,却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绿色生命,我一直就像现在时兴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以爱,一直爱着这群对于自然对于人类无私奉献着的灵魂!
今天在一“美景美食美文美”文学群,向群里的老师们求教,终于知道了我每天遇见的这棵树的名字。求教的起因是因为一直以来,我都不曾知道我所见证的这棵树叫什么。本来我一厢情愿里想给它起一个我自己喜爱的名字,我给它起了“树泓”,但想来想去终究它不止属于我一人。
现在它有了自己的名字——“白蜡”。于是我从百度查看,百度介绍:白蜡树属于阳性树种,喜光,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酸性土、中性土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耐轻度盐碱,喜湿润、肥沃和砂质和砂壤质土壤。生于海拔800-1600米山地杂木林中。
哈哈!我是得意的,知道了它的名字,因为我们在彼此的孰知里,我 却一直不知它的名字,这多像一个小伙,对于自已喜欢的姑娘朝思暮想,当知道了自己心爱之人的名字,能不喜形于色!
但白蜡树,以挺拔的身姿茂盛的枝叶,实在配得上“樛木”“乔木”之称。因为它于万千树中能够脱颖而出,进入了城市绿化 树木中的行列,走入千万人的世界,这自有它的魅力所在,具有着别样的美丽。此时我想起一句话“一木难成林”,这句话的意思,也许应该理解成,单一的树种即使花色惊人,绿如海洋,终究有一花独秀不是春之嫌。
为此,我为芸芸众生中独特的它们祝福!享受白蜡树带给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