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清风文学社

主编:秋韵
设计:秋韵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原名:王建业,网名卧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人。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5年,在工作中善于总结推陈出新,专长是作文教学。平时爰好写作,但功底肤浅,愿向他人学习,争取把格律诗写好,把散文写得动情。

山西之旅
文/卧虎
国庆一周长假正是旅游的最佳时机。在女儿的特邀之下,我们一家人自驾启程,开往山西省太原方向之旅。一路风光无限、景色宜人,给人舒心畅快之感觉。公路两旁高耸的山峰、层层叠叠的树木争相和我们逆跑,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远远望去隐约可见半山腰的农家几处窑洞冒着缕缕青烟,冉冉飘摇、升向高空。近处的树叶已不像夏时那样光鲜亮丽,而是带着暗绿、深沉、厚重的色彩。有个别杨树上半部已是光秃秃的枝条,随风摇曳;下半部树头有几片金黄金黄的叶子和着国庆的韵律跳着欢快的舞蹈,好像欢迎我们的到来。一桩桩柳树更像狮子头,耷拉着脑袋,蒙头垂发,生怕被人发现它犀利的目光。而松柏依然威风凛凛,仰着高傲的头骨迎风傻笑,向我们招手。
我们第一站是山西省云冈石窟。那是一座高大的佛山,像是先祖用刀把山劈倒一半,在另一半陡立的山腰上打洞钻窑。每一个洞穴都有大小不同的佛像。正中的佛主正襟危坐,形象高大、和蔼慈善,举着双手念着咒语。左右两侧和顶部各有姿态不同、神情各异的小佛陪同。根据讲解员的介绍,云冈石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文成帝和北魏的赵武灵王几经宝地,修复佛地。可想而知,古代劳动人民无穷无尽智慧的结晶,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第二天秋雨绵绵,蒙蒙雨丝好像薄纱笼罩着整个宇宙,地面上黑压压的一片全是游人。有的打着雨伞,有的披着雨衣,有的光着身子拥挤在人流中,向前艰难地挪动着。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久负盛名,已是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拥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等称号。整个造型为三横一纵“王”字形。大院套小院,院院相通;大门套小门,门门有槛 。每院每户居住的等级辈分各有不同。座北朝南的正房是房东主人居室,东西两侧厢房则是儿孙居室,正房二层屋室则是供奉祖先的牌室,大家闺秀女儿的寝居则在绣楼。 后院便是佣人、牲口、工具之处所。每一栋每一间都是蓝砖蓝瓦、雕梁画柱气势恢宏各具风格;四角都是飞檐含珠,有腾云驾雾跃跃欲飞之状。近观每条飞龙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给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美妙绝伦之感觉。我也切身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没有先进机械设备,仅用勤劳的双手、粗笨的工具开山取石,打磨锻造飞龙宝凤。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深深地震撼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教育着我们。使我浮想联翩心潮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每一件优秀作品成功的背后,需要多少血汗?多少智慧?多少技巧?多少时间?令我们这一代人望而生畏!


下午,雨使劲往下浇,但仍然不减游子的兴致。甚至因留恋尽忘记午餐,忘掉双腿酸麻,继续勇往直前——平遥古镇。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市井繁荣人丁兴旺,络绎不绝的人流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走不完的步行街跨不完的门市小店。仅小吃就有108种;工艺美术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古玩字画应接不暇;根雕造型形态各异美不胜收。有猴子望月、观音敲木鱼、松鹤延年、嫦娥奔月等等。纯手工打磨的玉石、玛瑙,内含人物、山水、花草、鸟虫活灵活现,令游者大饱眼福大开胸襟。

这里的特色举不胜举,陈醋、汾酒、刀削面、古玩艺品、、、如山西陈醋,我们看着自转的小磨源源不断流出来的醋水,有一股扑鼻的清香。主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看一看尝一尝不好不要钱”。我拿起小盅品赏,绵润细腻、清香爽口、微酸。同行者也连连赞不绝口伸出大拇指。刀削面更是走遍天下无敌手。面片单薄而精到,面汤五颜六色,看着眼馋,闻着喷香,吃着爽口舒服。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在回来的路上,车里的家人七嘴八舌议论着山西独特的风光、各种特色工艺和美食。笑声不绝于耳,而我的思绪已跨越了时空。回想一千多年前勤劳的中国人民,凭借一双灵巧智慧的双手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奇迹。如“故宫博物院”、“古长城”、“秦陵兵马俑”等等数不胜数。巧夺天工的才艺;举世无双的伟大工程;独具匠心的作品着实让人五体投地心服口服。古代劳动人民勤快睿智、奋发进取、艰苦创新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创新发展智慧的源泉;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