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以此文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
《家和万事兴》
文/高秀亭
故事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二十周年的十月,惠民县黄河岸边新房村的老高家,又生了个儿子,人们都说他家成了“五虎上将″了(五个儿子)。这个家庭弟兄有五个,大的才十七岁。(在下边的叙写中母亲宋焕芸,父亲高银楠,老大高俊亭,老二(我)高秀亭,三弟高宝亭,四弟高龙亭,小五高美亭。在下面的叙述中分别简称:母亲、父亲、大哥、我、三弟、四弟、五弟),1969年以前的情况不再细说,下面就开始写建国五十年来我家的点滴故事。伴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的进步"老高家″的可喜变化。

国家一一有国才有家,"家″是"国″″这个分母的一个分子,家好比国家大海洋里的一条小鱼,海洋里的水质纯洁而无污染,具有丰富的"营养","家"这条小鱼才能自由自在地成长。家和万事兴,在党的政确领导下,只有和睦之家才能兴旺发展百事百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之机,我感慨万千、思绪千万,下面开始来讲我家的故事。
从父母60年前的两口人到如今几十口的人家,兄弟五个中四个结婚生子才分的家。新房村的"老高家″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凭着和睦、兴旺、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吮吸着社会大家庭中的"新鲜空气″才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自我五弟出生以后,我家成了七口之家,那年代是靠挣工分的大集体,能劳动的只有父母,我大哥十七岁退学就参加劳动,加入了农村建设大军,和老人一齐起早贪黑的下地干活,那时生产队工分制(早上2分,上午4分,下午4分)、劳动一天10分才挣六七毛钱,家里还有我们四个吃闲饭的,我还没上初中,两个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小五,你想这个家庭生活会怎样呢?动笔时有件事在我脑海中油然而生……
当时我记的我哥在青年组推粪,刚开始干活,(队里的地都在河滩里),从大堤这边往那边河滩里推。他身体瘦弱推着四五百斤一大车粪,推到大堤坡的中段有气无力了,连人带车滚落在坡下,摔倒爬起来再装上车再往上推,(那时我和弟弟只会在傍边看,哭)一天下来别人得十分,大哥才得7分。生产队里当时是按工份分粮食,有劳力的人家还够吃的,我家(完全是男童又没工分),凭工分吃饭的生活是何等的容易,日子是多么的煎熬。一年下来黄河不发大水还好,如黄河发洪水颗粒不收,就更加难过了。吃闲饭的太多,论生活吃穿我家是百里挑一的落后户。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
到小五穿的时侯就很破烂了。人们每当看到"老高家″的孩子路过,都说这是哪来的小乞丐。(落泪)当然我们也得活,日子也要过。

71年春我开始上中学了,(那时是春季招生),黄河大坝一座废弃的水文站是"潘家联中"的所在地,上课时因我上(文化大革命)小学二年级直接跳到四年级的,所以文化课的学习可想而知。初中两年的学习每次考试名落孙山。那时上高中是保送加推荐,村干部、贫下中农子女优先录取,因我父亲有历史问题,上高中招生率100%的话或许有我。那年招生率为18%,我想上高中比登天还难。初中的后半年,国家政策有变,由保送推荐制改为分数录取制,听到此消息我昼夜不分地刻苦学习,拼博进取。当时我想到的是: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能够摆脱贫穷落后的帽子,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再一说我村只有我和书记的儿子两个应届毕业生,书记的儿子志高气扬,觉得十个要一个也非他莫属,年底我拿到了惠民三中的录取通知书,书记的儿子甘败下风(像一个卸了气的皮球)。父亲看到我考中了开了个
家庭会议,把过年吃饺子的肉面和过节的爆竹留着,等到年后开学时吃用。正月十六这天全家人其乐融融,高兴之余我却躲在阴暗小屋里看着冻得发紫并流血的手,拖着冻烂的脚哭成了泪人,当然这泪是哭也是笑,从此暗暗下决心,在高中阶段努力学习,获得优异成绩后报效祖国。
入学后,学生自带干粮上学,我吃的是地瓜干面饼子,别的同学都吃玉米面窝头。不光这些我吃的干粮有三分之一是父母讨饭讨来的。高中第二年时我们县在归仁一带修建了虹吸管,引黄灌溉,土地旱能灌、涝能排,庄稼年年大丰收。人们填饱了肚子,劳动也有力气了。我家三弟十二岁退学干活,为了供我上学,我家又添了一个劳动力。我娘也偷着做点手工活(那年代不许搞副业,说是搞资本主义),有大幅度的生活提升。父亲为了拣大粪换取点工分(手用铲子,背着粪筐),每年冬季跑着寻人粪,猪狗牛驴粪等,每年冬天跑烂好几双鞋,拾大粪七八方,换了好多工分,从时我家日子像吃着干庶爬泰山,步步高,节节甜。每年过年人家买财神贴.,我爹年底买张毛主席像贴墙上,贴得每间屋里都有张主席像,从此我们老高家赶上了时代步伐。我家这五只小老虎也活蹦乱跳了。
75年夏我高中毕业了,义不容辞地投入到公社农田基本建设中去,参加劳动才三天,我被抽调到公社营部做宣传员。早先吃地瓜干饼子,从此换成了白面馍馍,当时觉得:天生我才必有用。此时此刻我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决心为家乡建设大显身手。工作后我被安排和社长一间宿舍,每天天不亮就到各连部做宣传报道。扎扎实实地工作有一年吧,公社书记叫我去谈话:说因我是我村的第一个高中生,让我回家当民办教师。公社书记和村领导说:"高秀亭这小青年是把好手,工作积极认真,再过一年想给他转干″。可那时村领导是一级政府,我队队长在公社社长办公室蹲了好几天,终于让我回家挣工分当民办教师了。
回家当教师,每天给四十多个孩子上课,还是1一5年级复式教学,我三弟上五年级,四弟上三年级,小五上一年级,每天不说教学,光做这四十多个孩子的孩子王就够受的,其他学生如和三个弟弟打仗,必须先管弟弟再管别人,哎呀教了半年才理出点头绪。冬季征兵工作开始了,我涌跃报名,不几天带兵的家访时看中了我,并决定到部队后让我当他的勤务员。此刻我高兴万奋,奔走相告,可去部队的名单下来了却没有我。问起原因时,带兵的说我政审不过关(父亲的历史问题),此后十天不吃不喝不出门,整个像变了个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难过后还得去当我的孩子王。

哭归哭,笑归笑,还是笑比哭好。到年底我给几十户写了春联,每副都是讴歌社会进步,人寿年丰、家和万事兴具有喜气的对联。我家的对联选用了毛泽东的诗,上联"雄关漫到真如铁″,下联是"而今迈步从头越"这说明困境已过去,兴旺、幸福即将来临。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哥和我都到了结婚论嫁年令,"贫下中农″子弟的同令孩子都结婚生子了,五只虎的大虎还没有提亲的。
喜鹊叫、好事到,一天清早来了一个给大哥提亲的,我爹娘甚是欢喜,媒婆给说了一个成份不好富农家的孩子(那时是唯成份论),我爹娘立刻答应了这门亲事(等不及了)。过了不长时间敲锣打鼓,多年的七口之家成了八口,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带领三个弟弟孝敬父母,尊重大嫂,大嫂帮娘烧火做饭,按时做好自已的事有,料理家庭条条有序,人们都说老高家真成了老"高"家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吹到了黄河岸边,吹进了我们新房村人的心田,实行土地承保联产责任制,(乡里以我村试点)按政策我家分的地最多,地块的土壤生长条件和底肥都相当不错,根据我父亲的种地经验,来年秋播上了种子,到了小麦丰收的季节,全家老少齐上阵,经过十天左右,小麦除缴公粮外,大囤满小囤流,终于吃上了盼望已久的白面馒头。我在教室里上课时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走在大街上看到乡亲们像吃了精神丸一样,个个志高齐扬把笑容挂在了脸上。从此我村像全国各地一样,政策到家种啥啥发,人们都站到了奔向小康的起跑线上,准备出发。
建国三十周年的79年,我们老高家将要双喜临门,一是我的小侄子及将降生,二是我找上了媳妇。这年全家添上这两口,老少那真是笑口常开,笑的合不拢嘴。这也算是大家庭走上了幸福之路吧?就在这年春天,有个给我说对象的大婶,她找我爹娘,都说管不了我的终身大事,媒婆直接找我说这姑娘多么美,多么漂亮,说了好半天,还是让我当倒插门女婿。一听这话我气不从一处来说:”婶子,我家现在虽然穷,兄弟们多,我就是一辈子不娶也不去当倒插门。再一说我下边还有三个弟弟呢?如果我出去了,我三个弟弟不也得走我的道,我就是一辈子打光棍不找也不离俺高家门”,我没好气的让她走了。年后人们没事给说亲的去了有一个班,有给说寡妇的,有的说未婚先孕的,有的给说高我一头的,有的说比我大六七岁的,总之没好的一个也没成。农历三月份还有给我说的,我一跺脚,我还不信那个邪了,看我能找上来不!到时侯找个好的给你们看看。这都太气人了,走着瞧。
你说咋的,收完了小麦,我带领学生到黄河大坝上参加活动,走到半坡一姑娘连自行车摔到半坡上,自行车翻到堤下面了,这姑娘头上围着纱巾,远外看上去脸吓的发紫了。我立刻让几个大个的学生帮她把车子抬了上来。你说咋地,她连声谢谢都没说,推着车子走了。我心想这女人也太不够礼貌了。又过两个多月,正是周未我去修我家分的树苗去,到了目的地,不远的小路上有辆马车停中间,西边排涝沟,东边是灌溉渠,公路中间去了马车一边不过半米,远处又来了个女青年,到马车这里,自行车溜到沟底了,整个自行车摔到泥里。我不由分说把车子搬了上来,没看这女的我就洗手脚去,女青年慢慢地走了。我洗完手一看,泥里有个墨镜在闪光,到沟底拿了上来,一看这可能是推车子的人掉的,急忙追上了那车主。我说你眼镜掉了?近前一看唉,还是大坝歪车子的姑娘,她当然认的我了,她感动的掉下了热泪,把车子支好她让我坐在沟坡上,两人就拉上了,一直到傍黑两人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我们的谈话不言而喻。过了些日子,我托了个媒婆去她家定亲,又几天让她到我家玩,老远我俩手拉手走到大街上,大街上有七八十人像看西洋景似的。说我、笑我、不好意思的(早嘲笑我家的)、让买糖的、连我的一个学生高声说:″我认的她″,好一番说笑我领着我的“情"妇进了家。

长话短说,夏天我嫂子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全家人乐开了花,请客设筵二十多桌。这年冬季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自文化大革命以来
,我们这里结婚没有吹拉弹唱迎娶新娘的习俗,我结婚这天高中文艺班的同学,来了十几个吹喇叭,唱闹了一个通宵。迎娶新娘这早上,我俩骑着两匹马也着是风光了一回,这年可谓双喜临门。
80年秋我家又添了几辈未有过一一姑娘,从此成了十一口子的大家庭,父亲召集我们家开了个会,父亲要求各负其责。凭父亲的劳动经验,带领能下地干活的劳动,我娘烧火做饭看孩子。我教学之余推米磨面,赶集上店,兼家庭会计,大嫂当现金保管,一个大家庭的架子搭起来了。干的干,教的教,学的学超前模式形成,这样的和睦家庭过了六七年,四弟参军,五弟上了大学。三弟也娶妻生子。这年冬我家被评为李庄公社模范家庭。有人问你这尊老爱幼的家庭有什么经验?当时我告诉他们就是本着和气、勤劳、节俭的劳动人民的本色,劲望一处使,汗望一块流,本着既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的原则。依据政策要求,我家成立了劳动,副业,养殖三个组,几年就赶上了奔小康的步伐。四弟参军退伍,五弟大学毕业了,又给四弟结了婚,建国40年周年的1989年,父母把我们十八口人叫齐,怕再耽搁年轻人过日子,逐年修建了五个小院,以抓阄形式分家了。十几年来的树(大家庭)分枝了,老高家的五只虎各自为政,开始拼博进娶奔小康了。
建国70周年的今天,回首分家的三十年,真可谓说我们老高家今非昔比了。家和而万事兴,有党的政策导航才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年老娘91岁高龄了身体建康,耳不聋眼不花。前几年父亲88岁寿终正寝。大哥高俊亭67岁,儿女家都有半挂车跑运输。我64岁从老家搬到县城,买了两幢不小的楼,姑娘干幼师,姑爷开网店。三弟高宝亭58岁,儿女双全子孙满堂。四弟高龙亭54岁,两个儿子都开网厂。五弟高美亭51岁和妻子都在惠民一中教学。写到这里我热血沸腾,只想说两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附:几年前我写的《平安的坎坷人生》回忆录中的打油诗:
《家和万事兴》
1969一一1989
党的政策放向盘,全家行动做指南。
幸福共享大家庭,尊老爱幼是关键。
父亲姓高字银楠,劳累一生不简单。
走南创北顾家庭,只为我们命运转。
母亲姓宋字焕芸,省吃俭用手脚勤。
夜以继日休息少,婆媳合睦打头阵。
老大名字叫小狗,农活总是跑前头。
疼爱弟弟骨肉瘦,吃喝总是晚如口。
行二平安就是我,在家不干庄稼活。
全力扑在教育上,劈肝沥胆为教学。
三弟好名叫宝德,童年退学把家维。
帮助父母持家庭,各门手艺他都会。
四弟乳名叫连宝,为国参军干得好。
厨师部队关已过,四邻八舍都叫巧。
小五宝连学习好,教学成绩数前茅。
决心大学定能上,像哥一样去任教。
大嫂进家啥都行,尊老爱幼有好评。′
里里外外顶得起,老嫂比母受欢迎。
家妻小名叫向荣,副业全能奔前程。
老少团结人称赞,娶她日子不受穷。
老三媳妇叫好好,公婆兄嫂手活巧。
谁的孩子她都管,家务农活起得早。
人丁兴旺奔前程,小康家庭己行成。
家和万事守章规,四外周村有美名。
一一完一一
书于2019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