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统一于心
文/杨岸森
《吕祖显化故事集》在睡前陆续看完了,共140个小故事,无非是讲吕洞宾化身人间,云游四方,遇有缘之人即拿出仙丹或者秘密教某人修仙要诀,某人服他给的仙丹后要么成仙,要么怪病全愈,如法修行者要么高寿,要么尸解飞升成仙得道云云。多处记录吕祖爱题诗于墙壁,力透墙面背后可见,然后他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凡人痛失仙缘等等。类似于佛家之观音菩萨显圣,度化众生。看经典多了,偶尔浏览些劝善类的通俗快餐文化,还是觉得多有意思的。
大学时候,因道家文化与中医一脉相承,故喜欢道家,近年来更偏向佛家,前几年也读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如今四十多岁了,才明白原来三家是一家。一直都想写儒、释、道三家融合的文字,可惜才疏学浅,不敢提笔妄说,今天亦只能点到为止。儒家讲规则,善养浩然之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座右铭,以指导人适应社会家庭而成就社会人生为目的,中心“仁”;佛家明心见性,讲信、愿、行,理悟证悟,中心“空”;道家讲次第,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遵循自然规律,上善若水,位卑处恶而不争,中心词“无为”。看似不同,其实统一,统一于何处,笔者认为是“人心”,即人的根性,如同佛说之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之不同根性,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是故儒、释、道契合世间三类人,希望在人伦社会完善自己的人格而建功立业者,儒家思想将帮助他;希望为众生服务,心地仁慈敏感,思维天马行空者,佛家智慧将成就他;思想比较保守,注重阶段层次,心性与天地万物常有沟通往来者,道家文化将泽被他。当修为到了一定的程度后,自然而然地统一起来。
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拿以上的所谓知识来饶舌?是求功名大福大贵?也是也不全是,走生命的历程,让内心去感受去无限接近生命的本源而更大的利他,方是有意义的人生,空耗得太多,惭愧。
作者简介:杨岸森笔名松月,男,成都中医药大学5年制本科毕业,主任中医师,四川盐亭人。爱好读书、写作,涉猎中医、文、史、哲、诗歌及宗教文化等,诗歌、散文、随笔、评论、杂文等多次发表于《大西北诗人》、《诗歌艺术》、《江南文萃》、《南部文化》、《香港视界》、《西蜀茶庄》、《文艺星空》、《仓央嘉措诗社》、《短诗纵横》、《印象诗》、《国际联合报》、《国际文艺与评论》、《天天快报》等纸媒及网络文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