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庆生:冬天里的一碗热汤面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我们村的劳动力,上山砍柴和到小镇卖柴这样的往复循环,几乎贯穿了整个冬季。有一天,按先前的约定,我和同一生产队的几个女孩子,早早地挑上前天从山上筢来的松叶,赶往小镇马巷的“柴市”去卖,以换取一点“黑市粮”来贴补家里粮食不足的缺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小赶慢跑,我们终于到达马巷镇的“柴市”。市场上巳经摆上了不少的柴薪,以木片和树枝居多,像我们这种能当“火引”的松叶很少。我满心欢喜地期盼着能早点脱手,卖个好价钱,好赶回家吃饭。

老天不作美,上路时灰蒙蒙的天突然变得阴沉起来,转眼间乌云密布,冷飕飕的寒风夹杂着细雨,飘落在我们汗津津的脸上,直往脖颈上钻,让人不由自主地直打寒噤。在一个女孩的建议下,我们把柴担移转到“柴市”旁的一棵大榕树下,才得以避雨栖身。终于等来了几个买主,都是精明过人的家庭主妇。她们东看看,西瞅瞅,挑剔的眼神一下子就淘汰了我的柴担,瞄上了打理整齐妥贴、大小适中的女孩柴担,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女孩们的柴担都被买走了,唯独我这个大男孩被冷落一旁,无人光顾。
我心里清楚,我的柴担没被买主看上,一是担子重,买起来费钱;二是我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没有女孩子那样的心灵手巧和在行,总是力不从心,打理的柴担显得臃肿杂乱,吸引不了买主的眼球。我不禁自怨自艾:书读得越多越蠢!
随着雨势逐渐增大,“柴市”上的柴担,卖的卖,走的走,整个市场变得空荡冷清。我的心情倏地沉重起来,头脑一片空白,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往回挑吧,不只是作梗的老天不允许,就是这饥肠辘辘的空乏之身,也不堪回程的重负;寄存下来吧,等天晴再作处理,偏偏这小镇除了买柴人之外,连个能搭话的人都没有,可说举目无亲。正当我左右为难、满心犯愁时,我忽然瞥见,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妇女,斜打着雨伞,正朝我这边款款走来。我下意识地飘出了一丝的希望:这应该是出现在我困难中的贵人?!
果不其然,在我的柴担边她停下了脚步,用手揉搓了几下表面淋湿的松叶,然后把手探进柴担深处,抓出一小把松叶,捏了捏笑着说:“还好,没湿透。”我赶紧补充说:“刚下起小雨,我就把柴担移转到这棵浓密的大榕树下,淋湿的只是表面。“反正淋雨了就该打个折。”她说,“你看怎样?”当我问她怎么个折法时,她回复给九折。我觉得,到了这步田地,能有个买主,就很不错了,何况人家也说得在理,就痛快地答应打九折,价钱与女孩子的一样,一百斤卖二块四毛钱。
我挑起柴担,跟在中年妇女的后面,往她家里赶。小雨还在淅沥淅沥地下着,中年妇女小赶着脚步,尽量走在我的一侧,好让雨伞同时也能遮着我的头部。我心里淌过一股暖流:这人的心地是多么善良呀!秤完重量后,按照女主人的请求,我帮她把四小梱松叶扛到小阁楼上,整齐地排列好,让淋湿的表面能自然风干。整理好木钩绳和木挑,接过女主人递上的钱,正准备离开开,忽然发现女主人多付了二毛六,我觉得该把多出来的钱退回去,可是女主人坚持按原重量付钱,不打折扣了。原因竞然是我帮她把松叶扛上了阁楼,算是补偿我多付出的劳动。要是其它人家,那有这种说法,柴火送到家后,叫你放那就放那,随便使唤卖柴人,司空见惯!

当我抬腿迈出女主人门坎时,募然间,眼角瞄到了灶台上一碗白花花的大米粥,我情不自禁地咽了一下口水。我这不经意的神态,没能瞒过细心的女主人。她搬来一块凳子,让我坐下。“粥凉了,我下一碗面吧!”女主人马上往火膛添柴生火。我不好意思地几次想起身离开,都被她诚恳地劝住,直到一碗热腾腾的汤面端到手上。我含着感动的泪水,吃完了女主人特意为我煮上的面条,心里热乎乎的。自打学校停课回家当农民那时起,每天都过着非常憋屈的生活,因无法适应笨重的农活,干起活来力不从心,经常会把庄稼像野草一样槽蹋,为此没少受到斥责和白眼。没有关怀、没有朋友,除了找个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外,无处排遣心中的郁闷!此外,粮食不夠吃,尽管当年我还不满十八岁,讨生计的大事,还是落在家庭唯一男丁一一我的身上。粮食问题,又成为我心中的一块硬伤!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能有的,就是一颗不存任何希望的心。受到外人这样善良的对待、友好的关心,这是我踏出校园的第一次!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

从装帧在玻璃框里的几张奖状知道,这位大嫂名叫“吟”,是邮电局的一名职工。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记当年大嫂各种善良的言行。心中的感激,有如晋时陶渊明《乞食》诗所云:感子漂母惠,愧我无韩才。当然,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凡人,不能与胸有雄才大略、满腹经纶的韩信以“一饭千金”回报漂母的大手笔相提并论!但是,凡人也是人,同样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当我走向比较宽阔的社会舞台后,就不断地透过各种渠道,打听恩人的消息,可惜的是,至今没任何结果,连当面道一声谢谢的机会也没有,成了我一生的疚歉!只是,“吟大嫂”当年的善良,却在精神层面上地影响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时提醒着自己,应该关心那些身处困境的人,并尽可能施予援手。
《咱们村》签约作者简介: 叶庆生,身份:机关干部。历任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党委秘书、政府副镇长、纪检书记、党委副书记等职;后调任同安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咱们村文学平台邮箱:2434470285@qq.com
主编 果丰 guofeng-777
该文版权归《咱们村》文学平台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