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鉴日月 医传天下
作者/ 孙述考
2019.10.12日8时26分一9时32分作
宋范文正公,祖墓绝佳,可世代官卿。公至宰相,令其址建校办学,为国多育人才。范公不济私而怀公,不利己而利天下。其正合于公于《岳阳楼记》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范公后裔秉承家风,传八百载不衰,历代出公卿。何也?以天下为家,公心可鉴日月,其言传家教,泽被于世,其后世,岂不蕃盛乎?
吾崇文尚医,研医二十九载。初习之,以医技在身,可医己之疾患。后渐入堂奥,以术试于吾身,每每灵验,故愈趣之。宛若循幽觅胜,每现奇景,而忘归,仍前往。吾习医即如此。
吾每忆少年时,尚记吾母,亦深懂医理。日常之疾,总能寻验方妙药,迅而克之。譬如,人患风寒感冒,浑身寒颤,眉目促痛。母即切生姜几片,置水烧之。水开姜熟,趁热徐徐饮尽,量约一碗。然后,蒙棉被,四周严密,发汗。待体汗如蒸,手足俱出,乃稍启缝,缓缓出头,额热顿消,通体俱爽,感冒立愈。
有猪得瘟疫,倦食卧睡。母即速赴郊野沟壑草丛,寻蛇遗之皮,晶莹雪白,火略烧黄,令猪食之。猪身乃出紫斑,毒泄于表,精神乃复。又有邻者,家饲鸡十余只,得鸡瘟。急求母医之。母速往。取缝衣钢针,用火柴烧红消毒,挟鸡于腋下,捏其紫冠,力刺冠尖数处,挤血数滴,黑如墨。又展其翼,用针力刺诸翅尖,仍放黑血数滴。然后,将土霉素溶于水,强鸡饮之。不出半个时辰,鸡痊愈。邻道谢不已。
吾每每忆之,医之神奇,更令吾神往。吾虽不入医之学府,然吾何惧之。书乃吾师也,均为古之医圣前贤。此高师在此,不过换形易貌,以书面之,以字诲之,何惧无师也。吾大学习中文专业,阅古医书如履平地,解医词,略能悟之。故吾以书为师,又转益多师,医界渐开,医术渐臻。吾善心仁厚,无论远近,见人患疾,每每援手相救,无不效验。时,人不以吾为医,唯知吾聪慧有能耳。
然吾不以小术为傲,不以浅尝辄止。常思于案前,每虑于街衢。人之疾,何必非以药为引,以针为术而治之?何不无药无针而令其愈?吾平素救人,无论大小疾患,何籍外物?不过吾双手而已。
故吾立志,沿医之蹊径,独往之,不患独,不畏辛苦,以求洞天之地,为人类医疾另辟无药无针无手术之大道。学之弥深,探之弥高。目标既定,心有所向,吾步坚定如铁。
古之医圣,不亦如此乎?不为名相,宁为良医。悬壶济世,乐此不疲。研古籍于案上,采药品于郊野。风寒露宿,以求灵方妙药,如获至宝。以此救人,泽被后世。吾生于今世,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承社稷之恩,何不静心处世,为民族分忧?以吾绵帛之力,报达轩辕之德,为黎民造福?
人知吾术,趋之若鹜。凡病吾均不以药以针,均令其愈。人奇之。故吾名声大震,人以华佗再世誉之。尤以近十余年,求医者络绎不绝,各种疾患,几无类同。吾均一一克之。人身有疾多达二三十,余均能悉数医之。人惊乎神。然,此术虽不用药施针,却凭人力。故,辛苦有加。医者,父母也。每见患者痊愈,康复而归,吾心悦之,欣慰不已!
公元二零一三年,世人惊奇此术,众口邀学,吾思虑研之不易,不思外传,故拒绝之。翌年春,世人又群起而求拜师,数之有十六人。吾盛求难却,应之。此之谓,开广收门徒之先河。又明年,又收徒。然吾见此之徒,习吾之术,学成而去,杳无音信者多,几人复念其师?以曲曲之费,习吾医百病之术,薄恩乏情,吾心寒之,曰,不再传授于世!
越五年后,即公元二零一九年春,吾见世人患疾病之苦,惨不忍睹,又往往命归黄泉。逝者怨之,生者悲戚。人财两空,隔世遥念。吾常常双目含泪,独自哭泣,悲世于中,与谁语之!吾痛定发誓,传吾医术于世,挽众生于悬崖,大济苍生!更期吾之医学之思想并治百病之术,如星火燎原,广布神州华夏,乃至全球,垂万载之功,益亿兆子孙!
吾之心也,自兹如泰岳立于苍茫大地,屹然不动。摒弃私心,德共日月。坚定前行,风雨兼程。以吾有生之年,广收门徒,传之吾技,大惠天下。吾徒再传,生生不息,代不乏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思至此,是夜,吾终于酣眠,一觉至晨。
愿天下之黎民百姓,俱来学之,救己疗亲,救人于世。与吾同道,泽惠人间!今吾知之,晓范公之德。不以吾医术唯传吾之子孙,而公布于世,传于华夏之子孙。范公之名,永垂万世,范公之德,高山仰止!吾侪习之,以报炎黄!
孙述考,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