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雨赋
作者/孙述考
2019.10.10日14时52分一16时4分
今日秋雨又来顾,提笔吾作秋雨赋。秋雨连天自九霄,九霄秋雨如秋哭。但见九天云密布,说云像云又似雾。乌云遮天天无晴,蓝穹一遮不能睹。吾曾一度游高天,高天之上何娇妩。浩瀚云海汇一起,云海翻腾浪起伏。秋雨应在此海中,海中蓄雨多少斛!
秋雨落地不急促,雨线时有时儿无。落地雨线成雨滴,雨滴直接润红土。红土着雨遍地湿,遍地秋雨湿草木。草木着雨色含翠,翠叶吸吮意未足。吾为草木欢且呼,又为草木忧前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冬来驻。今日秋雨送甘霖,夜间秋叶渐黄枯。
吾立人间沐秋雨,秋雨打湿发与肤。秋雨落衣胸襟湿,雨湿秋衣与秋裤。秋雨湿鞋鞋愈洁,秋雨洗涤鞋上土。缘何吾在雨中伫,只因秋雨渐渐疏。天气转凉已寒露,霜降已在未远处。人间秋雨渐稀少,几人能将秋雨睹。
吾立秋雨东方顾,东山山上绕浓雾。浓雾浑将山遮住,似云似烟更似雾。山遇秋雨出奇观,几人能赏此画图。吾曾雨天游高山,人借索道经山谷。但见山谷尽是雾,远处山峰浑遮住。近处山石犹可睹,大山如在雾中浮。唯觉人在雾海游,人游雾海心惊怵。此时东山正雨注,秋雨打湿山肌肤。且看山肌湿且濡,山石湿后何清楚。山巅山腰尽山松,山松遇雨性坚固。忽然一声鸟儿啼,鸟儿雨中穿山树。鸟鸣更觉山中幽,雨落山上何肃穆。最喜应是山中瀑,山上白练纵歌舞。山瀑如龙水奔突,瀑水遇雨逢旧故。
此刻吾如山上伫,远望沧海海景图。秋雨连海亦连天,海天相接腾云雾。浪花频起如起舞,海浪声声如击鼓。远闻海上尽涛声,秋雨汇入波涛处。千线万线化碧涛,千滴万滴化海雾。秋雨落土又落海,沧海应是雨之母!记得夏日海蒸发,沧海如同一巨釜。浩浩釜中升细雾,细雾纤细不能睹。千万细雾冲云霄,冲入九天云中住。一朝化成天上雨,撒向人间惠草木。今日秋雨亦如此,江河湖海应是母。百川滔滔归东海,东海雄浑何气度。伫立海边望巨涛,忽觉秋雨何幸福!云游九天胸襟阔,泽被人间润红土。
此时吾心何感触,思绪忽然飞故土。故土之上尽田亩,田亩之中稼穑无。秋禾秋日早成熟,人间一一收入户。忽见田间有青苗,远看有色近却无。忽然忆起是冬麦,秋播麦种苗已出。娇娇绿苗纤且细,秋雨落下如甘露。
秋雨仍自九天注,吾心如浪何起伏。秋雨大爱惠人间,秋雨风格吾仰慕。忽然觉得天已暮,秋雨仍然满情愫。秋雨多情吾多情,提笔写下秋雨赋。
(注:辛勤写诗赋,几人能赏读。所以渐次不再发,只在圈中与朋读。)
孙述考,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