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晒秋
文/刘艳芹
秋风秋月、秋山秋水,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不惜浓情重笔大加赞美。一首唐诗、两阕宋词,任半个弦月,垂钓起千顷碧波。于是,整个秋天的韵景,从浅秋、中秋到晚秋,在如画师的笔下,流淌出一曲曲缱绻的音符。
今年的立秋时分,我去南方采风,路过婺源,特意选择篁岭景区,观看传说中的晒秋,它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美、也是最壮观的晒秋。它的美,在于山路的崎岖、溪水的蜿蜒,在于千年香樟的神秘、红豆杉森林的静默,更在于当地民居的古朴纷错、高低起伏。从远处看,青灰色的瓦顶被人字形屋脊托起,背后苍翠的群山,和脚下茂盛的芭蕉林遥相呼应。那些低矮的绿植,我无法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却在这个山间小径上,与它们相遇和相识。如果说,这些都是初秋的背景和衬托,那么,每家每户屋顶上的收成,才是晒秋最美的主题。每年的这个时候,村民们用竹筒,把收割下来的玉米、南瓜、辣椒等挑到屋顶,按类别分放在一张张圆形的木板上,摆成心形或者“秋”字形状,还有人别出心裁,将鲜红的辣椒排列成国旗的形状,惟妙惟肖。于是漫山的秋色,在勤劳灵巧的农夫农妇手里,就成了一道道望不到边的风景。它们与几百年的老屋一起,递延着这里的古老民俗、民风,也见证着古老文明的一代代传承。
当秋天再次来临,当漫山遍野的红椒香随风扑来时,我对秋天的爱和执着,更多了一重虔诚和敬畏。此时,远山近水、家家户户的晒秋轰轰烈烈,隆重而深沉。如果说春天是一个脉脉含羞的少女,那么秋天就是一个成熟妩媚的妇人,她怀胎十月,妊娠产子,并将粉嫩的婴儿交给大地,也交给苍穹。
其实,季节和生命,又是多么地神似和雷同啊!中年的行走,何尝不是生命旅途上的晒秋?不同的是,生命的秋天,滤去繁华与尘烟,滤去狂傲和不羁,滤去肤浅与卑微。生命的秋天,坦坦荡荡、华而不奢;阳光下,它袒露的,除了恬适的微笑,除了从容的俯仰,除了洞穿一切的淡然,还有不喜张扬、深藏谷底的暗香。暗香如流,也如故。
季节和生命的收成,为晒秋涂上一道道诗意的色彩。我爱秋的饱满,也爱它被抽剥之后的成熟和笃定。晒秋,不仅是传说中的民俗民风,更是一场大道至简的生命洗练和馈赠。
作者简介:刘艳芹,笔名如烟,河北廊坊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总编彭永征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期待你的加盟
散文主编:吴北平(试用)
现代诗歌主编:刘君芝(试用)
古诗词主编:黄青(试用)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