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 雨
陶玉山
总爱听雨,总盼夜里有雨而至。
在我看来,夜雨最温馨,最动情,最有韵致。最能使自己安逸其中,在静心体验一种难以形容的精神享受时,物我皆忘……
或许只有在静静的夜间,才适合聆听雨水的浅吟低唱,任思绪在轻叩心弦的旋律中起起落落,反反复复。滴滴答答的雨声是落在人世间的精灵,呼唤着生命回归如初的清澈澄净,让干涸的心灵丰盈起来……
淅淅沥沥的雨,一声已动物皆静,如呢喃的絮语轻落耳边,令人心静如水。夜雨其灵新之气,清越之声,荡涤了纷扬的污秽尘埃,淹没了功名利禄的喧嚣,使躁动不安的都市透出几许宁静几许安谧。在这样的雨夜,你临窗而坐,看雨在玻璃窗上生动流淌,听雨在窗台屋顶上优美叩打,会有一种置身禅宫净土的感觉,真得是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你不忍用一丝半点的恶意邪念玷污这大自然的恩赐,也不忍有一时片刻的惰性辜负这夜雨营造的怡静氛围,让人闲消半日,暂别俗虑。李清照说得好:“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此时总想读点什么,写点什么。若不读不写,只静坐看雨听雨,那也是一种享受,一种逸致。你会由那清越的雨声生发出种种妙不可言的神思遐想。想笋的破土竹的拔节,想山的葱笼溪的窈窕,想成熟的豆棵在五月温柔的阳光下叭叭作荚,想扬起的谷粒在绚丽夕阳斜照中沙沙落地……你会愉悦不已,兴奋不已,不知不觉地忘了窗外灯红酒绿的诱惑,寸利得失的纷争,而陶醉其间,心远地自偏,思绪安然,心旷神怡,对“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有了说不清的感悟;生怕无意中闹出一点动静,打扰了这种静谧,这种怡然自得的闲情。也许这便是听雨之乐。

而听夜雨之妙,则在于将一切置之度外,心平气静。人在闹处,是听不见雨的。即使身在静处,而心在闹处,亦是听不见雨的,或曰听不进雨的。听雨如品诗赏画,身临其境,心融其情,才能领略其高屋建瓴之势,小桥流水之幽。并由此自然地回想流年往事,憧憬人生之旅,抒发喜怒哀乐之内心感受。甚至穿越时间的隧道,和那些崇敬仰望的大师们一起,交流听夜雨的感受心得。你看宋人陆游心中的雨声:“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其声动人,其容也动人!你听唐人白居易眼中的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带春雨”,其雨动情,其泪亦动情!
年轻时不自量力,写过一些诗歌,现在看来,那些所谓的诗歌真得让人面红耳赤,赧颜羞愧。可能是心里就喜欢下雨的缘故,关于雨的小诗写过不少,有这一首报刊公开发表过的叫做《向往雨季》的短诗:
雨水倾注
昨天的日子已经走远
浇淋的情绪
湿透了遗落远方
寻途归来的灵魂
大雨在窗外
洗刷着蒙尘的时光
沉入心底深处的怀念
淅淅沥沥飘逸着
纷飞的向往
心放在手掌之上
雨落下来
沐浴的世界
笼罩一片片纯洁
窃以为,品味听雨,也就是品味生活,品味人生。如果你的心胸清纯如雨,那么你的思想之翼便能从雨中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自然地会看淡一切,犹如眼中不能吹进一丁点灰尘一样,洁身自好,做到人不争,事不比,心不求;自然地活得真实,活出自我。年轻时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幅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种由雨声引发的所思所想,可敬可畏,其情其志,可歌可颂,我虽不能为之,而心向往之。
写到这里,想起了二十几年前写的一首《听雨》小诗的结尾:“雨来了/湿濡了我的目光/还有我的心”。看到这几句所谓的诗句,为年轻时的“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单纯幼稚感到好笑。又感到几分欣慰。
唐代诗人韩偓有诗曰:“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外面的夜雨不知何时停歇,心里却沉浸在夜雨带来的愉悦充实中,就像一杯清茶的味道,每每回味,都是那么惬意,那么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