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
蔡一鸣的诗路历程(三十一)
1934年1月,原福建人民政府解体后,蔡一鸣一度到泰山投靠冯玉祥。这一年底回了趟老家温州。蔡一鸣在《自传》中说:“终因失业太久,生活无法维持,又转泰山依冯玉祥先生。不久赴北平,在冀察绥靖公署担任了参议。此时日寇的侵略日见露骨,而国内救亡图存的号召普遍展开。我在北平与张申府,邢西萍,朱蕴山诸先生时作接触,在军队中的老朋友如佟麟阁,刘锡章等都有联系,企图在华北东北等地区做策动工作。但宋哲元的顽固以抗日反共相并重。我知道事不可为,而冯先生已经李烈钧之拉拢到南京就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职了。我亦到了南京,由冯玉祥先生在军委会给我发表了一个底缺,即考进陆军炮兵学校受业。”在蔡一鸣自撰的简历中,此时已经是1935年至1937年之间的事了。他在简历中讲:1935年12月到1936年4月,由冯玉祥介绍到冀察绥靖公署任参议;1936年5月到1936年7月,经冯玉祥介绍由军委会保送到防空学校,学习至结业;1936年8月到1937年8月,也由冯玉祥介绍到陆军砲兵学校学习,后因“八一三”抗日战起,调前方工作。
在这一段时期,蔡一鸣写了不少诗篇,但这部分诗作,不知何故,都编入诗存中卷二(1926~1933),可能是误编了。这些诗篇列如下:
《访荊轲故里》
《朱门》
《瀛台》
《感怀柬李》
《送吕大伦征多伦》
《刘公島怀古(甲午中日之战丁汝昌死难处,和议既成割让台湾于日本)》
《久未得碧君内子书怅然有作》
《青岛杂咏》
《雨夜书怀》
《留别青岛》
《重游威海卫感怀》
《与布衣冷闲诸子夜话》
《感怀和吕戴之公望先生秋兴原韵》
《将离威海卫赠赵冷闲》
《与李仲骞听歌秦淮河畔归后感作》
《寄怀包笑青由淮海移防武汉》
《除夕前一日寄怀碧君内子》
从以上诗作的地点及人物的描写,可以完全看出蔡一鸣当时的行踪与他的《自传》及简历是吻合的。
2019.10.8.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201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文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