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邵顺贵 老师的诗集
精华热点
叶是她落下的风帆
一一同题诗《丰收》
文/邵顺贵 (淮安洪泽)
岁月之轻舟
在秋天
泊岸
纷飞的叶
是她落下的
风帆
如搁浅了
她就踏着波浪拾级而上
那两行脚印
将是浪花的花篮
当秋月撑破了荷叶
田野里
丰收已在望
她在岸边
挂一串芦花为幌子
设了一个
收购丰收的埠头
丰收无需兜售
岁月早就预付了定金
金秋
万物都在低头点钞
要囊括今年的丰收
她带来的那些钱
还远远不够
柿子
是她派发的红包
天安门是中华民族的幸福之门
一一致2019国庆阅兵(组诗三首)
文/邵顺贵 (淮安洪泽)
一 勋章替他们泪飞如雨
老兵
亲历了中华民族
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更确切地说
是改天换地的壮举
老兵已为中华民族
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
那些缀满胸前
金光闪闪的勋章
替他们为这况世盛典
泪飞如雨
此刻我看到
长江黄河
在他们眼中奔泻
他们已不再矫健
与英姿飒爽
正是他们
用那双挥别青春的大手
驱散了国门的硝烟
那个年代
每一个中华儿女
都像一支离弦的箭
呼啸着北上
彼时
中华儿女谁曾坐拥过
一个安逸的日子
老兵
是中华民族苦难的见证者
更是家破人亡的幸存者
勋章替他们于泪光闪闪中呼吼
还我河山
老兵替我们长存着
新中国血与火的记忆
二 永恒的主旋律
2019
一个创世纪的时代
正从曾被列强的铁蹄
肆意践踏的长安街
昂首阔步而来
时值金秋
是对大丰收的中华民族
一次空前的检阅
人山人海与大国重器
还是从那条长安街
惊艳而来
犹记开国大典中
绕飞的飞机
在山河破碎一穷二白的
中华大地上
谁懂一个大国总理的无奈
长安街
中华儿女
再一次如约而来
这是天下一的赞歌
这是盛世华章的汇展
这是军民鱼水情的联欢
这是大国风范的垂范
这是五千年底蕴的厚积薄发
礼炮七十响
为我的祖国祝寿
三军威仪挟中华情
排山倒海而来
一个连基层民兵组织
都斗志昂扬的民族
试看天下谁能敌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是宇内振聋发聩的最强音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
主旋律
三 天安门是中华民族的幸福之门
只有幸福的心田
才会发出会心的欢笑
十七万人
代表着十四亿同胞
在此风云际会
在此尽情地载歌载舞
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用铿锵的步伐
迈出中国军人的风采
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岂能荡平内忧外辱
没有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哪来的青春无悔
不
响鼓还得重擂
那整齐划一的铿锵步伐
是踏破贺兰山阙的
千钧鼓槌
放眼中华大地
七十年
无疑换了人间
每一个人都乐享
这份详和宁静
总有人在为我们
负重前行流血牺牲
天安门
是中国共产党
为中华民族开启的
幸福之门
普天之下
还有哪一个国家
只用了七十年
就奋然崛起
且远离动乱与战火
请允许我为我们的祖国
热泪盈眶
夜空中的灯光是孤独的栖身之所
文/邵顺贵 (淮安洪泽)
秋
已走进时光深处
为寻她
风大声疾呼
那么大的声音
甚至能将夜
也吵醒
古人寄情山水
而非草木
因风会将叶与花
全都捧于掌心带走
云儿
感念他的痴情
而潸然泪下
风
有意无意中将灯唤醒
夜空里的灯光
仿佛为孤独所盖的
童话中的小房子
叶藉流水怀远
一一致重阳
文/邵顺贵 (淮安洪泽)
重阳
有多少中华儿女
将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时光
反哺给故乡
曾记否
我们都曾在一朵春花下
珍藏一段春光
今又重阳
秋香藉风怀远
叶
藉流水怀远
山路弯弯
让那些纷至沓来的人
将故乡
看个千回百转
在高处
看故乡的那条路
像条小溪
秋雨会将她注满
漂起我们蹒跚学步的脚印
登高
可将梦中的壮丽河山
掬至眼前
叶落
是枝撸起了袖子
以秋菊为蓝图
为重阳
建一座中华情的粮仓
枝要弯下腰
憋足劲儿
才能把丰收放入仓廪
那仓库的盖子
是秋阳
汗水于霎那间洞穿了人性与世道
文/邵顺贵 (淮安洪泽)
百川归海
难免泥沙俱下
盐
足以证
沧海的清白
海将浪花撒在沙滩上
骄阳将光焰调至
恰好不灼伤
那一身洁白的肌肤
因这百味之首的盐
世间才有了
人情味
满天的繁星
都笑意吟吟地
争着
去赶海
汗水
是从心海里
澎湃而起的浪花
与水滴石穿迥异
每一滴汗水
都于霎那间洞穿了
人性与道德
风向流水讨要漩涡给她做扣儿
文/邵顺贵 (淮安洪泽)
秋
与我们一样
在二八月也乱穿衣
就着这场夜雨
秋将节日的盛装
脱下清洗
秋
仅着一袭单衣薄裳
这让我们颇觉
寒意来袭
秋怎能不冷
秋水是她信手
裹于腰际的飘带
风
向流水
讨要漩涡
给她做扣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