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篇

贫与富
文/梦回故乡
1
突然惊觉: 打拼了许多年,自己依然在富人的外围打转。终于明白,今人讲的“勤劳致富”,远不如古人讲的“小富靠勤,大富由命”来得实在。贫穷,还不能有抱怨,抱怨损福。认命,是更多穷苦人的选择。
2
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似乎有理。广大劳苦民众,他们更多挣扎在贫穷里,是不是都有可恨之处呢?那些富人,达官显贵,一定是可爱的人么?
事实上,贫富跟可爱与否无关,甚至和善良与否也关系不大。有的人很富,却是为富不仁;穷人呢,倒是更多有那种淳朴和善良。
3
那是不是太没天理了?也不尽然。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个人的福报大小,穷也罢,富也罢,那是和前世的修为有关系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用因果定律来解释世人的现状,倒是很说得过去的。
现代人相信科学,不信因果。那科学似乎更现实。因果通三世,春种秋收,今生种来世收……似乎太遥不可及。
其实,视前半生为今生,后半生为来世,以今日为今生,明日为来世,就不觉得因果离我们远了。只管急功近利,一手交钱一手提货,那是做买卖,不是修福。
4
当然,贫和富是相对的。
我觉得自己穷吧,别人或许以为我过得还算滋润。我要说自己富裕吧,那真正的富人会笑掉大牙……
贫富并无一定的标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每个人的实况。必定要分出等级来,像过去的划分成分,那就让人尴尬了。何妨说——知足为富,不知足为贫,如此就天下太平了!
有做了皇帝富有四海,还跟人叫穷的。而沦为乞丐的,亦有援手他人之举。如何说的清楚!
5
话又说回来,就算一个人不名一文,他有健全体格,便是拥有一笔巨额财富呢!
有人做过计算,按照一般行情,一个人体各器官的总价值在一千万以上,比什么宝马、路虎值钱多倍。因此,谁都不是穷人,叫穷几乎是没有道理的。
6
富总是和贵连在一起的。富裕了自然受人尊重,也应该受到尊重。仇富的人,是难以富起来的。
贫穷呢,又常常和贱连在一起。穷困潦倒,难免受人轻贱。莫道世人势利,那就是自然之理。
富贵,那是有福报啊,受人尊重,那福就报掉了!贫穷呢,没福啊,没有福怎么消受得别人的尊重?倒是别人的轻贱,消掉了过去生中很多罪业呢!因此,被人轻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反过来,“若轻人,便有无量无边罪过(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语)。”无论人家贫还是富,我只同等尊重,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德行。
7
南怀瑾先生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大家一看便了然: 贫富其实也是一种心态——
“某老过去地位很高,是部长级的。现在虽然穷,家里还有一个跟了他几十年的老佣人,不拿薪水,一直在侍候他。有一天,他写了一张条子,叫老佣人送到一个朋友那里。这个朋友知道他的情况,又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他有条子要钱,自然照给。这一天,他拿了一千块钱,然后到一家饭馆,吩咐配了几样最喜欢的菜;身上的香烟不大好,又吩咐拿来一听最喜欢抽的高级香烟。他一个人慢慢享用,享用完了,从口袋里掏出这一千元,全部给了茶房。茶房说要不了这许多,要找钱给他。他说不必找了,多余的给小费。其实,连那听香烟在内,他所消费的一共也不过三四百元。茶房说小费太多了。他仍说算了不必找了。他以前本来手面就这么大,赏下人的小费特别多。现在虽然穷,还是当年的派头。习惯了,自己都忘了没有钱……(摘自《南怀瑾精品集》)”
能做到那样的,已经不能用贫富来评断了,人家骨子里便是贵族。
8
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个便是“富强”。脱贫致富,不仅需要有好的心态,也要有确实的行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勤劳还是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