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诗艺
文/尔康

关于诗艺,不外乎操练母语
夜以继日,前赴后继
如流星般飞逝的诗人们
在民族的记忆里重生
在历史的虚无中死去
进化的语言铺垫成攀升的阶梯
直面神明,杀死上帝
那亘古不变的,是发自最熟悉的母语
裂缝之间的涌动体液
在黑夜里升为星光
在旭日下化作春泥
埋于深山或葬于大海之前
请容许我,再喊一声
母亲——

《关于诗艺》欣赏
文/山花烂漫

喻康老师的《关于诗艺》对于诗艺有了新的解析。
诗艺原意是涉及艺术真蒂的两个内涵:一是艺术性,二是真实性。
艺术性是创作中通过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使自已的价值取向得到应有的展现,而产生强烈的振憾力和感染力。真实性是指艺术的真实性。是作者在假定的情境和情性中,以主观的理性的感知创造的真实,通过现实生活的体现和内涵的把握,体现出作者的认知和感悟。
喻康老师的“关于艺术″有面的提升和质的突破。
关于诗艺,不外乎操练母语。诗艺本来就是母语的组合,母语组合成艺术语言和寓意便是诗艺。虽然是白话,却又白的自然,白的新颖。
夜以继日,前赴后继,如流星般飞逝的诗人们。是的,千百年来,诗人们如雨后春笋,一茬一茬的成长,一茬一茬的飞杨。无积小流而无以戍江海,就像旬子说的,不积跬步,不足千里;不积小流,不成江海。夜以继日的,前赴后继才集成了唐宋的颠峰。才能在“民族的记忆中重生。在历史的虚无中死去。
“进化的语言铺垫成攀升的阶梯,″这是无言的悲剧。诗艺是语言的升华,是情感的喧泻,进化成“攀升的阶梯”也许是作者的写作初中。
“直面神明,杀死上帝。”这是何等的豪气,头上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已知。叶存仁在为官三十载,离任时故友一叶扁舟送行,叶存仁感慨:“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为人知为已知″。
中国人信奉神明,上帝离我们甚远,“直面神明,杀死上帝。″作者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勇气呀?
亘古不变的是母话,裂缝的是液体在黑夜里升为星光,在旭日下化为春泥。作者高深的境界更胜于“零落成泥碾做尘,只为香如故″。
是的,母语是教育之根,是教育之本,是
自然的,丰盛的土壤。离开母语将离开母乳,必然缺少母爱,在“埋于深山或藏于大海前,″应该深深的,深切的喊一声母亲!

和尔康诗艺
文/雪潮

诗出于母语
又内在着韵律
把母语化成各种缤纷的诗意
化成杨柳春风纷飞的飘絮
化成一池池荷花香到十里
化成硕果累累的秋收的汗滴
化成梅花绽放在冰天雪地里的奇迹

还化成爱情的绚丽与痴迷
还化成山河的雄伟与壮丽
还化成群星的灿烂与竞技
还化成太阳的光辉与哺育
还化成历史的风云与文明
还化成现实的壮阔与纷披

母语与母亲好融为一体
母语与乳汁一样圣洁一样吮吸
母语与灵魂浑然一体
母语与自己无法割离
就让母语彰显自己个性的鲜明
就让母语发扬诗意的神奇魅力
就让母语崇高一切大山
就让母语把汪洋变成自己
就让母语把一切心灵的肮脏过滤
就让母语标示人间所有美好的东西
就让母语成为母亲的遗嘱
就让母语在苦难中升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