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每个炎黄子孙,养不教父之过,养和教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血浓于水的亲情,责任重大,新时代新任务,新方法,相互探讨各抒己见……
养儿育女,血脉相传,生生不息,源源流长,养和育成了永恒的话题,原来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体罚教育在新形式下已经受到各种批判的声音,尤其在掌握不好度的情况下,对孩子的身心都是严重伤害……
我的观点是,孩子是有思想,有行为能力有个性的独立个体,这样就不难理解,孩子们不可能按照你的意思照本宣科的去做,他们会游离于家长们的条条框框之外,然后就成了冲突的对立方,有的升级,有的妥协,各有各的苦衷和烦恼,要想抛却烦恼除非经过一番洗心革面洗礼,跳出教育的怪圈,才能皆大欢喜。
家庭的组建诞生了新的生命,传统的封建家长式教育,仍然深刻的影响着很多家长,家长们会以资深长者的身份,干扰着每个孩子的成长……
有的给孩子设计了完美的人生路,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到达的目标高度让孩子接力赛,有的制定了学习考试达到的分数高度,还有的这个辅导班,那个辅导班排的满满的,孩子自顾不暇,早早的高度近视……
各种现象的发生,不要说童年的欢乐,更多的是家长和孩子的冲突发生,两败俱伤,家长都会抱怨我是为了孩子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你的思想,不是孩子的意愿,您的目标不是孩子的爱好,孩子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为什么没有大师级的出现,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的梦想抹杀了,家长们复制出来了千千万万个复制品……
复制品的出现,也不能是家长的错误,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原因,因为必须按部就班的层层考试,过关你才有机会去竞争,不然孩子们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这能怪家长吗?
孩子既然大家都知道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就要允许他们有个性,有差异,家长们不要过高的期望孩子,必须达到什么高度,只要孩子每天,每个学期都在进步就足够了……
我个人感觉,第一位的是我们家长、教育界、甚至我们的社会必须要先让每个孩子成人,立德,然后才是成材,成人首先是孩子心里健康,能快乐的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能经受苦难解决问题,乐观积极向上……
成人就是能够长大,长到法定年龄,长到有担当,有生活能力,有解决问题,健康(心理和生理健康)快乐生活,遵纪守法,一直到老……
这样算是家长们养儿育女的成功的最主要的成功表现之一吧。
第二位的是立德,教育好孩子品德好,行为好,言传身教,附以各种故事,典故,现实事例,这样确保孩子不要有过份的行为,确保了尊纪守法,才能真正德行天下。
第三位才是成材,只有心理健康,有大德,然后才是育材,只有这样培育的材才会对国家社会有益,反之则是危害更大,才能越大破坏性越强,忽然觉得"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意的苗"还是很有耐人寻味的地方,这个条件首先保证了社会主义的血统纯正,和道路正确走向吧。
其次就是家长们,不要过分的束缚了孩子们的自由发挥,家长们打着为了孩子、爱孩子的大旗,而对孩子造成伤害,这样的爱让孩子们承受不起,孩子们需要关爱,不需要伤害,孩子们更有自己的喜好,兴趣爱好产生动力,才会有大能量产生,创造出奇迹,大道至简,顺其自然……
再有就是我个人觉得,网络游戏是影响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甚至连成年人都影响着,希望呼吁一下相关部门,和国家层面出面干涉,这也是有责任的高科技公司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网络游戏账号,限时游戏限制一个合理时间,一个号超时不能再玩,自动关闭,每次游戏身份验证,让网络成为学习的工具,让网络游戏不再误导儿童少年,甚至是成年人的深渊……
让教育成为美好的接受,正确的面对,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身的光,这样的天空才是靓丽的,缤纷多彩的,才能够大放异彩……
学习文化知识是人生重要的事,人生的路漫漫长远,成功却是很多因素制约,对孩子不必苛求,学习的好坏与人的智力水平有关,不要让我们家长的条条框框,造成对孩子的伤害,这样的爱让孩子承受不起,只要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努力,我们有苛责什么。只有平等对待,对话,尊重和理解,才是最好的相处,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吧。唯有快乐,健康的生活在这个世上,这才是最终极的目标吧。
教育孩子,任重道远,是社会,国家,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愿每个孩子的明天都更加美好,更加辉煌,让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请让还孩子们活成真正的自己,让我们和孩子成为朋友,鼓励目送孩子们长大远行,学习和生活属于他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