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比我的奶奶大三岁,听爷爷说,我们祖籍江西,是宋朝大儒朱熹夫子的后人。我们这支朱姓宗亲是什么时候移居到湖北的,爷爷也不清楚。
爷爷出生的时候兵荒马乱,太祖爷爷为了逃避抓兵抓夫,就带着爷爷他们搬到山里了,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家现在的老屋。
我的爷爷有个弟弟,也就是我的二爷爷,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三年宜昌保卫战打响的时候,爷爷和二爷爷不顾太祖爷爷担心,毅然决然带领乡亲们支援前线,给前线背子弹、背粮食。在那场保卫宜昌的战役中,二爷爷成了无名英雄,没能回来,牺牲在哪里?怎么牺牲的?爷爷也不知道。就这样,我的爷爷成了我太祖爷爷唯一的儿子。
我的爷爷读过私塾,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当地算得上是个文化人,以至于我的父亲和我的哥哥们,毛笔字都写的很好,这都要归功于爷爷的督促与教导。可惜我因为是个女孩子,爷爷没有对我严加要求。
我的爷爷和我的奶奶可谓是男才女貌,非常般配。我的奶奶当闺女时,本来生活在镇上,后来居然跟着我的爷爷,心甘情愿地嫁到山里了,不知道他们的婚姻是由谁搓合成的?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佩服这个媒人的眼光。在那个结婚靠媒妁之言的年代,我的爷爷奶奶真的很幸运,他们一生,非常疼爱对方,彼此成就对方。一方想做的事情,另一方总是会无条件支持。小的时候,我时常在想,等我长大了成家,一定要找一个像我爷爷一样的爱人,在我的眼中,爷爷就是一座山,一座可以让奶奶依靠终身的山,一座可以让我们全家人依靠的山,一座可以让他认识的人依靠的山…………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我奶奶在我们家的地位居然是出奇地高,在我们小的时候,要是谁和奶奶顶嘴,爷爷知道后,第一次会耐心和你商量,我记得他的语音措辞是这样的:“不要和奶奶顶嘴,奶奶性子娇,你们要让着她。”要是谁不自觉还敢顶第二次,那就准备小心点了,要知道,我们家奶奶是最高权威,奶奶的强大后台就是爷爷,爷爷发起脾气来,可是要打人的。
我们家真的有家法,家法就是每人一根篾片,放在门背后,自己要是犯法了,自己去搬板凳,找篾片,找来了还要双手递给爷爷,然后自觉趴在板凳上请爷爷打屁股,犯什么错误,该打几下,自己告诉爷爷。爷爷用篾片打屁股可不是开玩笑的,这可是要真使劲打的。我从小到大没有挨过打,不过我调皮捣蛋的哥哥们没少被打过。
我的爷爷奶奶一生做过很多善事,我小时候知道的事情,在我回忆奶奶的文章中已经提及,这里就不再重复。在我们几兄妹长大成家后,家庭条件都还不错,每每过年回家,都会给爷爷奶奶封红包,他们居然毫不客气,照单收下,收下后,爷爷就走乡串邻出发了。开始我不知道爷爷要去干什么,多年之后,当乡里乡亲提着鸡蛋、背着腊肉到我们家谢恩时,我才知道爷爷是趁过年的机会,去帮助乡里那些困难的家庭了。哪家孩子上学没有学费,哪家家里屋顶漏水,他都会一一去送钱,为什么选择过年的时候去送钱?因为过年的钱可以算做压岁钱,可以不用还。在爷爷眼里,儿子孙子们的日子能过,拿点钱出来,不会影响生活品质,而乡里的那些困难乡亲,这几个钱真的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
我的爷爷虽然从小长在农村,但他读过很多书,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年代,我们家二楼阁楼里藏了很多书籍,我们儿时的很多个夜晚,都喜欢缠着爷爷讲故事。爷爷的故事里有《封神榜》、有《三国演义》、有《平民皇帝朱元璋》、还有他在宜昌保卫战上见过的抗日英雄们…………在爷爷的故事里,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忠,什么是孝,什么是仁,什么是义…………还有在国家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个人的生命是可以舍弃的。
我时常暗自庆幸,我是爷爷的孙女,他用他的一生,给我们树了榜样,让我们终身学习,更让我们终身受益。
我的爷爷在我奶奶去世后的第三个年头,离开了我们,他去世前没有什么痛苦。记得那一年我们回老家陪他过完春节,节后上班离开他时,他还淡定地对我们说:“你们都安心去上班吧,我过一段时间就想去见你们奶奶了。”当时我们还以为他耍孩子气,没想到我们刚刚上班几天,就接到父亲的通知:“爷爷离开了我们。”
爷爷去世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爷爷到了奶奶的地盘,奶奶推开棺材盖,拉着爷爷的手,开心地说:“老头,你来了,走,我带你去逛街。”梦中的爷爷奶奶都非常年轻,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团聚了,这一次,我希望这个梦是真的!这一次,我真的希望,人,真的会有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