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平湖畔(长篇小说连载)
刘云贵
第四十七章 文盲帽子摘掉了
还有一天就要摘掉文盲帽子了,刘迎弟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自己学了十个晚上就成了文化人,害怕的是夜校里的贾老师,他怎么那样粘缠人呢?
为了摆脱贾老师的“粘缠”,刘迎弟想找个伴一块去。找谁呢?秀儿和她不拉呱了。四莲孩子多出不去门。只能去找乔迎春了,她虽然是小脚走得慢,总比没有伴强啊!早早喝了汤,刘迎弟喂饱次儿,来到三奶奶家。
三奶奶一家六口围坐在院里的青石板上刚刚喝完汤。
“三奶奶,三爷爷,达达,三嫂子,福儿,禄儿,你们都喝啦?”刘迎弟上前用屯粮店通用的礼节用语招呼道。
“你看俺芦花,越长越俊啦!”
“哟!俺妮儿来啦,喝了没?”
“顺溜她娘,啥事啊?”
“馍馍姑姑,来啦!”
“芦花姑姑,您来啦!”
一家人也用屯粮店常用回复语言答应道。
刘迎弟看看刘建安说:“达达,俺想叫迎春嫂子一块上夜校去。”
刘建安也看着她说:“去吧去吧,你们年轻,别学那些嚣浮轻巧的东西,老老实实地多识几个字,比啥都强。”
刘迎弟点点头。乔迎春拾掇好碗筷,两人走出家门。
乔迎春屁股扭得挺欢,就是往前迈不动步,嘎扭嘎扭滴。刘迎弟瞅着她走路的样子嘻嘻笑:“乔大妮,谁让你裹这么小的脚呢?后悔不后悔?”
乔迎春也嘻嘻笑道:“你这个馍馍妮,没点儿正经话。哎!告诉你个好消息……”
“俺能有什么好消息啊?”
“嘻嘻,告诉你,你的三宝哥哥毕业啦!分配工作啦!下个月就挣钱啦!”
刘迎弟听了酸楚的很,讪讪道:“那是你的好消息,和俺有啥关系?”
“啥关系?他是你哥哥,你是他妹妹,你们是兄妹,你不高兴啊!”
“哼!再高兴也不如你高兴啊,看你笑的,鼻子眼都合不上啦!”
“你这个小芦花,馍馍妮,小顺溜他娘,慢点儿走,俺跟不上趟啦……”
屯粮店小学门口换了新牌子,“榆山县霸王庄人民公社屯粮店共产主义小学”。这些字刘迎弟和乔迎春都认识,两个人兴奋地拍着呱叫:“哇!俺滴娘哎!共产主义怎么这么快啊!说到就到啦!”
两个人跑到教室里一看,心凉了半截!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桌面是青石板的,桌腿是土坯的,凳子是学生从自家搬来的,有方凳圆凳板凳杌子,五花八门的,“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一点儿没变。
唯一变化的是:贾思德老师今晚没有拿速成扫盲课本,而是拿着一张报纸走到教室里。刘迎弟拉着乔迎春捡了个前面的位置坐下来。
村支书刘建贤也来了,他今天显得很兴奋,走上讲台说道:“这个这个——屯粮店的老少爷们,姊妹娘们,告诉大家一个特大的喜讯儿,这个这个——咱们屯粮店农业社现在合并到霸王庄人民公社,成了屯粮店生产大队啦!咱们都是公社社员啦!下一步,我们屯粮店大队要建大食堂,一块吃饭,一块劳动,这个这个——共产主义马上就要实现啦!”
贾老师举着拳头喊起口号,“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人民公社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大家跟着一起喊,教室里呼声阵阵,把屋檐下的麻雀吓得“哧愣”一声飞跑了。
刘建贤——现在应该叫他“中共屯粮店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建贤”了,就简称他“大队书记刘建贤”吧!他摆摆手又说道:“上级号召我们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这个——我们要抖起精神来,向先进单位学习。这个这个——下面学习一篇文章,啊,是咱们山东滴,看人家是怎么干滴,咱们要向人家学习,这个这个——大家呱叽呱叽,请贾老师给大家念——”
掌声中,贾老师笑容可掬的走到讲台上。
台下坐着两个大美女,贾老师兴奋起来,双手展开报纸,声情并茂地读起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今年山东省寿张的粮食单位产量,县委的口号是‘确保双千斤,力争三千斤’。但实际上在搞全县范围的亩产万斤粮的高额丰产运动。一亩地要产5万斤、10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1至2万斤玉米、谷子。措施是在足水、足肥、深翻土地的基础上放手密植。一亩谷子由过去的3万多株密植到10万、20万、40万株……”
听罢贾老师念的文章,这些庄稼汉和庄稼汉的老婆们有点儿不大相信,纷纷质疑道:
“天哪!一亩地产五万斤地瓜?真滴假滴啊?”
“俺滴娘哎!那得多大一堆啊?怎么可能啊?”
“就是啊!捻捻转儿种地瓜最拿手,亩产才三千来斤。”
“稠谷稀麦坑死人!一亩谷子留四十万棵苗,能长出谷粒来么?”
“俺就纳闷了,地里产那么多粮食往哪儿放啊?也吃不了啊!”
听大伙儿议论纷纷,大队书记刘建贤上前拿过报纸说道:“这张报纸是八月二十七号的,大前天的。这个这个——《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还能有假?!”
“这个这个——屯粮店的兄弟爷们,姊妹娘们,现在我们是公社社员,是新中国的主人,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这个这个——摘掉文盲帽子是第一步,这个这个——下一步,我们还要——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唱戏,人人……,呵呵!下面的‘人人’还多着呢,俺记不得了。下面——考试,这个这个成绩合格,发毕业证,摘掉你的文盲帽子!”大队支书刘建贤挥舞着报纸热情洋溢地勉励社员们。
贾老师发给每人一张纸,听写了二十个生字,写对十二个算及格,收起试卷一看,屯粮店85%的男女青壮年考试及格,当场宣布摘掉了文盲帽子。
贾老师微笑着朝刘迎弟和乔迎春伸出手:“呵呵!今儿数你们俩考得好,都是一百分,祝贺你们!”
乔迎春看看贾老师,迟疑地把手伸过去。
刘迎弟条件反射般的把手藏在背后,转身朝门外走去。
“馍馍妮儿,等等俺——”乔迎春用力抽出手,嘎扭着小脚走出教室。
乔迎春追上刘迎弟问:“你说,那个贾老师怎么那样呢?”
“他就那个样,以后你少理他。”刘迎弟大步地走,头也不回地说。
“还是当老师的呢,色眯眯滴抓着人家的手不放……”
喝完汤,福儿禄儿趴在八仙桌上写作业,刘先生捋着胡子看,越看心里越欢喜,这两个曾孙子,比他爹三宝还聪明哩,小字写得板板整整滴,将来准是棵好苗子。
刘建安坐在里屋的两抽桌前,正在挥笔疾书,他正在创作一部自传体的长篇小说,书名叫《血红的皂角树》,他动情地写着,写别人更是写自己,写着写着潸然泪下写不下去了,蒙着被子哭一阵,然后掀开被子坐在油灯前重新拿起笔……
三奶奶依然踮着小脚站在老皂角树下,朝着古官道翘首张望。
“三啊!俺的儿啊!你是死是活啊?咋不来个信啊?不想娘啊?”天黑了,看不见人了,三奶奶才恋恋不舍地念叨着回家去。
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很快显示出了威力,七八月份,榆山县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黄河特大洪峰漫过沿黄村庄,屯粮店村西的古官道又是一片汪洋。县委王书记和县长亲自来到霸王庄公社,指挥抢险救灾。调集其他公社的一万多民工帮助防汛抢险,肥城、东平两县也派出车辆船只支援,依靠集体的力量很快战胜了洪灾。
为彻底改变沿黄村庄十年九淹的状况,经国务院批准,扩建东平湖水库围坝,修筑涵桥水闸。山东省组织聊城、菏泽、济宁和泰安四个地区二十一个县的民工二十五万多人,大干七十五天,筑成了一百多公里的围湖大堤。榆山县的几十个沿黄村庄从此摆脱了洪涝的危害。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播种小麦的时节到了,今年屯粮店的秋种可谓是前所未有的花样百出。往年每亩小麦下种也就是七八斤,一般亩产二百斤左右,最高亩产量也不超过三百斤。这个数字显然不符合大跃进的精神,要想达到小麦高产,就要密植多下种,一队每亩地下种二十斤,二队下种三十斤,三队四十斤,四队五十斤。先播种的不甘落后重新播种一遍,提高到每亩下种八十斤,只见麦地里横着耩一遍,竖着播一遍,就像方格布似的。还有人干脆挖个方块倒上半布袋麦子,搞什么万斤小麦丰产实验田。
中秋节快到了,邮差长腿李骑着自行车来到老戏台前,他打住车子敞开怀,摘下大盖帽搧了几下,从车把上解下水壶,仰起脖子喝了几口,抹抹嘴巴,按按车铃。
三奶奶踮着小脚提着暖水瓶从家里走出来。长腿李赶忙迎上去,接过暖水瓶,边往水壶里灌水边说道:“大娘,您这儿快成了俺的茶水站啦。”
三奶奶脸上满是笑,“大娘管不起你饭,水管你个够,敞开肚皮喝!”
“他大哥,今儿有俺滴信没?”三奶奶瞅着鼓鼓囊囊的大邮袋问。
“有有有!有您老人家的信……”,长腿李把暖水瓶递给三奶奶,从邮袋里抽出一封信说。三奶奶伸手要接,长腿李看看信封说:“这信封上写的是‘屯粮店大队四队乔迎春亲收’,大娘,这封信应该交给乔迎春。”
三奶奶愣了愣,扭头朝着家门喊:“福儿他娘——,春儿——,你滴信。”
“来啦来啦——”乔迎春两只胳膊来回晃,两只小脚上下捣,嘎嘎扭扭地跑过来。
长腿李把信递给她,笑道:“呵呵!慢慢跑,慌啥哩?谁来滴?”
乔迎春接过信笑得合不拢嘴:“俺小孩他爸爸。”
“小孩他爸爸?一定是个当官滴?”
“刚毕业,还没有当上官哩。”
“那他干啥?”
“和你一样。”
“送信滴?”
“在省邮政局里……”
“哎呀!俺滴娘哎!比俺大好几级,是俺上级的上级的上级的上级……”
“嘻嘻!别上啦!上面有蒺藜……”
“那,见了你当家的可多美言几句,提拔俺当个劳模啥滴。”
“嘻嘻!大哥你真逗,劳模哪有提拔滴。”
“嘿嘿!也是。大娘啊,你们忙,俺走啦——”长腿李说笑着骑上车子走了。
三奶奶问孙媳:“春儿,你会看信?”
孙媳道:“奶奶,俺摘掉文盲帽子啦,当然会看信啦。”
仲秋的月亮挂在了自家的屋檐上,满天的星星朝着自己眨眼,晚风顺着窗棂溜进屋子里,吹拂的身上爽爽的。乔迎春伺候福儿禄儿睡下,拿出那个鼓鼓的大信封,用剪子剪开,嚯!信封里还有信封,还有十几张邮票。“这个小三宝还挺细心呢,想的真周到!”乔迎春喜不打一处来,展开信读起来。
乔大妮:
见字如面!
我来省邮政局一个多月了,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当然不是学文化知识。是参加单位的向党交心、拔白旗的全民整风运动。我们单位很多人被批判,拔了白旗,打成了右派。幸好我属于红五类,又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事,请你放心。
昨天,我们学习了《人民日报》那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文章,说寿张亩产五万斤地瓜,这可能么?这不是睁着两眼说瞎话么?毛主席说实事求是,这是实事求是么?我说了句“不可能”,被人批了一通,气得我一宿没有睡,真郁闷!
我想起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骗子欺骗贪图虚荣的皇帝,穿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衣上街游行,大臣和国人们都鼓掌叫好,没有一人揭穿谎言,就眼睁睁地看着皇帝光着屁股满街转,还敲锣打鼓的,这叫啥事啊?幸亏有个小孩说了真话,皇帝似乎有点儿清醒了。
说亩产五万斤地瓜的人,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骗子一样,这是愚弄上级,愚弄全国百姓。到头来,害了国家,更害了人民啊!
不说这些了,越说越生气。
乔大妮,看了你第一次给我写的信,真不敢相信,你写的字这么好,语言也通顺,真是个才女呢!我随信给你寄去信封和邮票,希望你多给我写信,看到你写的信,就像看到你,看到孩子们一样。福儿和禄儿有你这个当娘的,我放心。要教育咱们的孩子听毛主席的话,当个三好学生,将来做一个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人。
大妮,我知道你一个人在家带着两个孩子不容易。等我安定下来,有了单人宿舍,我一定接你们娘仨到济南来看看,咱们一家人照个相,到公园里玩玩,也让孩子们长长见识。
大妮,你的脚虽然小,你的心胸大着呢!爷爷奶奶和达达都喜欢你,你值得他们喜欢,更值得我喜欢。我想你,想我们的福儿禄儿!中秋将至,更是如此!
(这样写,你能看明白么?)
爱你的小三宝
1958年9月21日
乔迎春拿着信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激动得直想掉眼泪,这个小三宝还真是有情有义的人,俺乔迎春苦等十年嫁给他,值!
看了丈夫的信,乔迎春隐约些担心,她比他大,是个当姐姐的,应该提醒他,给他说说知心话儿。
乔迎春拿起笔,看看屋檐下那如盘的明月,沉思片刻,挥笔写了起来。
小三宝:
看了你的来信,尤其是最后那段话,你知道为妻的多么高兴吗!我真想抱着你亲一口,可惜你在济南府,离咱们屯粮店二百多里路,够不着你!
小三宝,为妻的多么想你,就像王宝钏唱得那样,“寒窑虽苦妻无怨,一心自主觅夫男。”俺就是盼着你参加工作了,挣钱了,咱们一家人在一块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为了等来这一天,再苦再累俺也心甘。
小三宝,你不用夸俺,“烧茶汤,敬双亲”,那是俺的本分。“有儿女,抚育大,”那是俺的责任。从小爷爷就教俺读《女儿经》,俺一定恪守妇道,“遵三从,守四德”,家里的事情你尽可放心。达达待俺像亲闺女,爷爷奶奶拿俺当亲孙女,嫁到老刘家当媳妇,俺乐意,俺知足。
小三宝,你知道吗?咱们霸王庄成立了人民公社,屯粮店村成了屯粮店大队,又分了四个生产队和一个林业队,以老戏台为中心划分的,咱们这一片是第四生产队,四十多户,二百多人,生产队队长是栾大吹,就是栾道广他爹,因为他是革命烈士的爹,所以才让他当的。
四爷爷当了林业队长,整天撅着个草篮子,领着三十多个人在凤凰山上栽树。山下栽桑树,山腰栽柿子树,山顶栽柏树,沟沟豁豁的地方栽花椒树核桃树和枣树梨树苹果树。四爷爷太认真(你们老刘家人都这样)。挖的树坑大小他管,栽的深浅他管,坑里上没上肥他管,浇没浇水他管……。人家笑话他,“你都六十多岁的人啦,等到树长大了,你就见了阎王爷了,那么认真干啥?”你知道他怎么说:“我怕挨骂!树栽不好,到时候不结果子,我的子孙后代们不骂我啊!”人家说骂你又听不见,何苦这么认真呢?他说,为人一辈子就是图个好名声,当儿孙们吃着果子的时候,能记着是他们的爷爷栽的树,那就算我捻捻转儿没有白活!
小三宝,你知道不?咱县里搞什么“四大元帅升帐”,咱们大队准备也搞个“四大元帅升帐”,整天喊“放卫星,驾火箭,一天等于二十年。”一是引水上山,把东平湖水开渠修坝引到凤凰山上来。二是在刘家峪修拦水大堤,把茅峪泉的水蓄积起来,养鱼种藕。三是办共产主义大食堂,现在正在盖房子,盖好房子后,咱们全村人就在一个锅里抡勺子了。四是建高炉,炼钢铁。
俺觉得这“四个元帅升帐”最拿手的应该是刘家峪修拦水大堤,这是个好事,村里人也都支持。其他的那“三个元帅”就玄乎啦!俺最怕共产主义大食堂了,就在村西首场地里用秫秸杆子围拢起来一溜敞棚,和饲养棚连在一起,哪里是什么房子啊?四下透风,这刮风下雨的怎么办?冬天下雪怎么办?你说咱家老的老小的小,一天三顿饭要跑老远路,怎么去吃饭啊?想想我就头疼!
唉!不说大食堂的事啦!越想越头痛!
小三宝,为妻看了你的信,真为你担心,就是亩产五万斤地瓜的事儿。人家《人民日报》那是党的报纸,说五万就是五万,你可别跟人家争论,别跟人家犟。人家皇帝愿意光着屁股在大街上转悠,就让他转悠去呗。你都二十大几的人啦,可别当那个说真话的小男孩。切记为妻的话:说真话的人,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小三宝,你让孩子们叫你爸爸不叫爹,还真叫对了哩!人家一听孩子是叫爸爸的,都以为你是当官的,尊敬着呢!咱们的儿子也自豪,学校里就是他弟兄俩叫爸爸,多光荣!就等着你会来叫呢!小三宝,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为妻的真想你!
你写的信我能看明白,我参加了十天的扫盲班,别的没学会,学会拼音查字典啦!爷爷把他那本字典给我啦,不会的字就查字典,都能读下来。下次你多写点,告诉儿子的话也写上,我念给他们听。
还有,为妻知道你喜欢大脚女人,俺现在已经不裹脚了,也不知还能长大不?
写了大半夜了,灯油快熬干了,不写啦!睡觉啦!你也睡吧!
你的妻:乔大妮
1958年9月28日
信终于写完了,乔迎春揉揉眼睛又看了一遍,在信的末尾处又添上了个括号,括号写了这样几个字:家里的馍馍挺好,你还想吃不?写罢,捂着嘴巴“嗤嗤”地笑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