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溪湾的记忆》
原创散文诗
作者:南轩徐筱
记忆是一片美景,定格了我心中的每一个瞬间。那淳朴的乡村风情,那村庄憨厚灿烂的笑容,在我心中留下了最美丽的景色。
——题记
我的家乡坐落在乌山脚下,她没有雄伟气派的现代建筑,也没有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但她有一条奔流不息的、不知哺育了多少家乡儿女的小河南溪。我深爱着我的故乡,我更爱家乡的南溪。春天到了,南溪唱着欢快的歌儿,给家乡带来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以前,黎村的老家,门前有一条弯弯曲曲又狭又长的小路,两旁矗立着参天大树。路边一条小溪,溪边成片成片的水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栽着几棵垂柳,那长长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那么妖娆飘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圈圈涟漪;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跟着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即使哪年大旱时,这条小溪也不会干涸。村民平时靠它来灌溉田园,清洗蔬菜和捣衣浣纱,点缀乡间风景。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小时候,家婆经常带我来到这里玩耍,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还有溪螺;一种吃泥巴藏在石头缝里的美食。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或者盆盆罐罐里玩儿。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小溪上,我最喜欢过桥,更兴高采烈的,每次路过这里,总是采来野花丢在桥下,让溪流把它们送到远方。我的家离小桥很近,走路十来分钟就到了,沿着溪岸向西行,还有一座长石桥,那是通到茶山的小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那紫的红的野花,还有那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水,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凑着山坡陡石搭建的。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喜欢它。父亲的书房就在前面,我可以天天去玩。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还借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衬托。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灌丛里钻出来,阳光通过树叶的折射,那情景像童话境里又像成仙的人升空,别有一番风味。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边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故乡的乌山居民姓氏很杂乱,大都是外来流动人口,长期入住,时间久了都成了乌山人,我家的姓氏也不例外。村庄周围大大小小的村落包围着,就数我们黎村最大;这里大的村庄有六七十户人家,小的十来户。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

一声家乡的呼唤,唤醒了游子的心:当你离开了家乡,你是否会记得它?当你离开了家乡,你会记得你亲人的模样、朋友关怀和他们一张张天真的面容吗?当你离开了家乡,你会记得他们在田地的背影和那洒落的一滴滴汗水?当你离开了家乡,你会记得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和在校园里的欢声笑语?当你离开了家乡,你会记得那些嬉戏在一起玩耍的伙伴和曾经的天真无邪?

纯真的美好童年,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弹一曲土琵琶,歌唱我的故乡。
2019/10/03

作者:南轩徐筱,笔名:村上椿树不接受,英文名:xilintingna,网名:不独舞,微信名:南轩徐筱,江苏省南京市溧水人。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贫困山区— —河南支教。曾签约于《华夏诗刊》、文字多见于《读者》、《文笔荟萃》、《我爱北国红豆》、《墨香奇缘》、《荒原诗刊》;《世纪文学传媒》,《新长城》,以及《草根文艺》等纸刊网络*传媒等平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