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攘攘♛
文/梦回故乡
写文章岂止是不容易,那也是很辛苦的。
有些想法,在脑子里是模模糊糊,转换成文字,就得梳理清楚了才行。这个过程,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写的时间长了,手和脖子都酸,眼睛也发涩。完成了,拿给别人看,得到认可,还算辛苦没有白费。若是被人挑三拣四一番,心里难免不是滋味。
而我,常常在写的过程中便惹非议。我不过是忙里偷闲写几句(因此难免一篇文字有很多断层,后面的部分更像是前面部分的续篇),不管是否影响到工作,都给人以口实。家里人当然也是不支持的。相对于挣钱,舞弄文字,那就是不务正业。
自古以来,爱好舞弄文字者,多是不得志的。人生太顺了,那文字便缺少深度。当年乾隆皇帝,御制诗四万余,传诵后世的就极有限。而流传后世成为经典的作品,更多萌生于苦难。其作者或伤于感情,或困于生活;或受迫害,或遭贬黜;或因国恨,或为家仇……种种不顺畅处,到不吐不快时,乃发乎笔端,寄于文墨——所谓诗言志,文抒意,小说、传奇也微言大义……屈原被放逐而著《离骚》;司马迁受宫刑后方著《史记》;文天祥被擒而有《过零丁洋》……诗圣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历尽曲折,感慨良多,喟叹:“文章憎命达”;曹雪芹先生写《红楼梦》,正是茅椽蓬牖,绳床瓦灶,受尽穷苦之时,那种艰苦,并不妨碍他的襟怀笔墨,且让文字倍增韵味……他们受后世极高推崇,然他们当世却是无从知晓的。他们能够体味的,除了文字之乐,就是处境多艰了!
当今文人墨客,数在百万以上。能够在体制内养尊处优的,毕竟是少数。更多人只是业余。既是业余爱好,当不得饭吃。淡泊名利的,也能自得其乐。功利心稍强的,写时,担心写不好;写完了,又在乎有没有人爱看;成书了,又愁卖不卖得出去 。本来就过得不宽裕,怎禁得如此再三折腾和煎熬!
当然,文字中亦有大乐。众多爱好者乐此不疲,足见个中有真趣味。此中滋味,能让人废寝忘食,实非山珍海味可比——历尽苦辛,写成一篇作品,好比生养出一个儿子,无论贤与不肖,都是很开心的。仅此一乐,便可克服那千种难、万种苦矣!而且,非干名利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