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的印记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作者:胡庆辉(河北)
今年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国庆大典,这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海内外所有华夏儿女无不欢欣鼓舞。国庆的第二天,恰好是我52周岁生日。每年能够和国庆一起庆生,伴随着祖国一起成长,我深感荣幸和自豪。52年,没有党的阳光雨露,没有人民的培养和教育,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
我生于1967年10月2日,父母给我取名“庆辉”,就是“庆祝建国辉煌胜利”的意思。或许由于名字的原因,亦或由于出生在一个火红的年代,从小我对祖国就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爱国是我人生的第一课。上学前,我最早认识的字就是“毛主席万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上学后,我渐渐懂得,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物产丰富,幅员辽阔,3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犹如一只矫健的雄鸡,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身为一名炎黄子孙,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然,我也曾为祖国那段屈辱的历史而感到痛心和悲愤。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厉炮撞开了我们的国门,割地赔款,签署种种不平等条约,任人蹂躏和欺辱,中华大地,一片悲歌,大好河山,满目疮痍。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从此开始生活在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之中,进行了漫长的煎熬与挣扎。
我们不能忘记,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带领广大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起一个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新中国诞生后,积贫积弱,百废待兴 。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特别是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家发展与人民生活走了一段弯路。我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就是听着大人们讲合作社、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故事长大的,也亲身经历过人民公社的日子。我经历过“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停课闹革命;也作为“小社员”参加过生产劳动;也经历了打倒“四人帮”,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我亲眼目睹了国家由贫穷逐渐走向富强,人民由“吃不饱”到 “吃得饱”直到今天“吃得好”的过程。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使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值得庆幸的是,文革结束后,国家恢复了高考,加大了对科学和教育的重视,我也有幸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当了一名中学教师。
令人欣喜的是,继邓小平之后,国家又一代卓越领导人习近平主席,站在了历史的潮头,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带领中国人民昂首步入了新时代。十八大之后,通过“新常态”等战略举措,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扶贫攻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党风政风为之改变,社会风气焕然一新。“辽舰”入海,“嫦娥”飞天,“量子卫星”横空出世,“东风快递”使命必达,钓鱼岛正常巡航,南海人工造礁,“中国概念”,“中国设计”, “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引领世界风云的国家,东方睡狮已经醒来!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主席庄严地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伟大主题。令国人振奋和鼓舞,整个世界也为之震撼。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感慨祖国日益强盛,欣喜家乡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一定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再接再厉,勤勉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家乡的发展增砖添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作者简介

胡庆辉,新河县人,化学高级教师,业余文字爱好者。在原子分子的缝隙间探求本真,在平凡的生活里寻找生命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