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英雄故里,弘传新时代王杰精神 6
------山东金乡县文化振兴系列精品连载
文/三木秉凤

金乡县号称江北水乡,又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都,来到这里确是名副其实。金乡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青水河畔,杨柳依依,蒜都风貌,古风遗韵。这块古老的土地,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缗国之风,流淌着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凝练着王杰精神的新时代价值。金乡作为鲁西南战役的重要战场,英雄们的事迹永远写不完,作为共和国的文人,我们用一支秀笔认真记载着这里的故事,广泛弘扬红色传统,努力激活红色基因,全方位打响红色品牌,让更多人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王杰说:“真正的革命战士就要准备在革命战争中迎接万难,排除万难,不怕困难,经受住各种各样的风浪考验,哪怕是刮起十二级台风来,也要站稳脚,坚定不移地前进。”

走入王杰村的大街小巷,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五十年前的毛主席语录,依然能够在墙壁文栏中找到昔时的痕迹。一个普通的小村,因为有了优秀儿女王杰而享誉天下,一个平凡的院落,因为有了王杰塑像而熠熠生辉。王杰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依然呈现出新时代的价值。新时代学习践行王杰“三不伸手”的高尚情操,始终不渝地严守法纪与权力底线,风清气正,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信念过硬,责任过硬,“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正如总书记所说,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一个杰出的人物必定有非凡的意志。王杰初到工兵连队时,在海岛从事国防施工,每天举着十多斤的铁锤打钎,几天下来,手磨破了,肩练肿了。连绵的细雨伴随着寒冷的海风一起袭来,寒气逼人。每打下一锤,水眼里的石浆就会喷到脸上手上。王杰的手背、膀子肿得非常厉害,攥不起拳头,伸不直指头,他不得不用左手吃饭。不怕吃苦的王杰虚心向老兵学习打锤技巧,逐渐成为全面技术能手,由打底炮学会打顶炮、拱炮,日掘进指标由原来每小时7厘米提高到12 厘米。他和战友杨洪江的掘进小组,一跃成为连队的红旗组,王杰也被评为连队打锤标兵。王杰是一个吃苦耐劳的战士,王杰更是一个集体主义战士。一个掘进小组成为连队红旗组,这是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新时代的王杰精神就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中国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集体主义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与光辉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标志,它指导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前进。集体主义是人类文明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道德原则与文化理念,其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责无旁贷的价值引领与思想导向作用。在各种自由主义、自我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约束着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向。王杰的副班长刘成科回忆说,“1964年4月,我和王杰同志在一个爆破组执行施工任务时,因我作业疏忽大意,让滚热的沥青烫伤了他的右手。可是困难并未绑住王杰同志的手,在那些日子里,王杰右手缠满绷带,左手却在不停地工作,他用左手装药,用左手给大家端水,晚上还用左手顽强地记录着毛主席著作的学习心得笔记。这件事使我更认识了王杰同志”。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