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 光 赋
作者/孙述考
2019.9.28日12时15分一13时6分作
今日秋光如金镀,普天之下光如瀑。满目秋光照乾坤,人间万物皆能睹。秋光映天天寥阔,秋光照地如金铺。且看远山映秋光,巍巍高山屹然矗。山上顽岩清楚楚,平冈黑松历可数。整座山脉沐秋光,秋山如被金色沐。浩浩秋光似无数,说远千里又近处。秋光浑照山之巅,山巅之上有金柱。金柱之上有何物,远远望去如佛伫。佛立山巅闪金光,金光闪闪何耀目。人立远方昂此处,金佛如来人间渡。来此人间渡众生,救赎众生离困苦。往生西天寻极乐,仿佛仙乐在击鼓。
远望秋光映山路,山路蜿蜒到远处。吾疑山路通幽谷,秋光是否踵其步?仰观秋光何慈目,秋光应该随远处。此时如闻瀑声鸣,瀑声如同山中鼓。浩浩秋瀑沐秋光,时儿溅起一片雾。秋瀑透明如白玉,飞泻山涧腾万珠。千珠万珠化碧波,碧波汇至潭一处。潭中清澈可见底,潭波鳞鳞何舒服。潭中虽不见游鱼,潭底乱石若宝物。瀑水盈潭即溢出,溢出清流向远处。秋光紧随涧中水,直送涧水八万步!
秋光映照阶边竹,阶边翠竹盈满路。秋光映竹筛千个,千个一一落红土。但见红土浮竹影,竹影斑驳谁曾数。人在竹下踏幽径,问询幽径通何处。一步一阶向山行,忽见远处一佛屠。佛屠高耸沐秋光,秋光环映何肃穆。一见佛屠心怀忧,佛屠之下埋谁骨。除非亲谒老方丈,方丈如实说缘故。此处正是佛家地,佛地寂静远尘俗。
秋光又沐山中桥,山桥做工用古木。古木苍苍色幽黑,不知用的是何树。当初老树多少岁,缘何锯之卧此处。转念一想树修为,做此木桥将人度。不为己身享清福,宁为人间化枯骨。思之双眼泪如注,古来圣贤如此木。
秋光缓缓离山谷,秋光又照在郊湖。郊湖秋日映秋光,秋光如在湖中沐。秋湖碧水千余亩,千亩湖波如击缶。碧波激越闻清音,清音如同仙指抚。
秋光映照在荷塘,荷塘荷叶已渐枯。绿叶如轮失娇色,多少荷叶已黄枯。零星荷花何娇妩,勇敢荷花夺人目。可惜秋光正飞度,不日不再睹此物。千杆莲蓬茎已伏,谁摘莲子远其母。但见蓬中均空壳,莲蓬不知到何处。忽见塘中弃只舟,只舟空荡无摇橹。主人不知何处去,留下只舟秋光沐。
秋光映照湖中桥,湖桥白石如玉筑。皎皎白玉筑湖桥,长桥卧波影清淑。倘若夜阑来此处,又逢团月凌高处。桥洞汇成数圆月,湖上宛若夜明珠。
秋光映照湖中堤,当年湖泥堆此处。多少湖泥堆成堤,湖堤硕健湖中出。秋光又映堤上柳,秋柳婆娑随风舞。千年皆赏此美妇,千年风骚依如故。
秋光又照在田畴,映照田畴万千亩。如今稼穑已收成,一望无垠连远处。
秋光又沐在乡村,乡村红瓦何眼熟。当初少年居乡村,乡村一住多少户。如今乡村多更迁,旧村改成高楼矗。吾见乡村多感触,只缘曾在乡村住。今日窗外正秋光,提笔写下秋光赋。
作者:孙述考
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