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诗小议之四 ——关于格律诗
文/凤鸣之
前两天发了一篇格律诗写作规则。用顺口溜的形式表达格律诗写作要领。意在给喜欢格律诗的朋友一点小帮助。引起一些关注和好评。但也有诗友不以为然,颇有微辞。认为格律诗规则是一种束缚,是不懂文学的人拿平仄说事。窃以为,这么说有失公允。格律诗是传统文化。也是一门学问。你可以喜欢它,学习它,也可以不喜欢,不理睬它。你要写它,就得讲规则。你不想写,可以写你喜欢的诗体。说什么“唐以后好诗少之又少”“唐朝很多诗人都不按格律写”。此论有些偏颇吧?李白、杜甫律绝没按格律写吗?格律诗代表作有出律不符合规则的吗?李白有些本来就不是律绝诗,是古风、乐府。你却拿来按律绝说事,风马牛不相干嘛。
格律诗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不完善,逐渐完善定型。它是诗人们经过长期创作实践总结出来的。它是根据汉语言文字两字一组音节特点归纳而成的。体现了音律美感,使诗如歌,读起来更上口。如果说因为格律束缚而使“唐以后没好作品”这不是事实。那苏轼,辛弃疾你是不是也要否定?宋词(也是讲词格平仄的)你是不是也要否定?还有毛主席的格律诗词,集古今之大成者,岂因格律的束缚而失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诗篇?
另外,从来没有谁把格律平仄规则当做评价作品唯一标准。思想性艺术性才是标准。格律不过是技术手段。即使你再合乎规则,没有思想性艺术性照样不行。相反你作品思想,艺术性都有,只是有些不合格律规则,你不标是格律诗不就得了嘛。没人逼你标,自然也不会招来“不懂文学拿平仄说事”的妄议。
至于说这是“人与计算机改字游戏”,你是指网上格律诗词检测软件吧。这个软件只是检测是否合乎基本平仄规则,是最初级的标准。真正会写格律诗人,不会依赖它。其中一些变格拗救对仗等它非但检不出来,而且会得出错误结论。它做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校正我们读音不准而产生的平仄误差,尤其是今人不会读的古音字。仅此而已。它同字典、律格、词谱一样,只是一种工具,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