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生活网周口讯(黄万里 陈军) 金秋时节,正是橙黄橘绿时,丹桂飘香,硕果累累。根据中央、省委、市委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周口市、县、各单位积极组织到西华杜岗会师纪念馆传承红色教育精神。

抗日时期,西华是中共豫东特委所在地,成为豫东地区一个隐蔽的革命根据地,获得“小竹沟”“小延安”之称。杜岗会师纪念馆位于西华县城北4公里,是当年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和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以及肖望东率领的游击"先遣大队"胜利会师的所在地。部队在此休整期间,西华人民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了部队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尽管当时西华属于黄水泛滥的重灾区,人民生活极其困难,但在此情况下,西华的党组织和西华人民想尽办法,很好地解决了1200多人的吃住问题,而且在他们离别东征之时,又赠送粮食3万多斤、鞋袜200多双、现金2万多(钢洋),并提供了渡河船只。在以后的革命中点燃了豫皖苏边区的抗日烽火,并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后来华中敌后抗日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新四军第四师。

9月26日,杜岗会师纪念馆像往日一样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各市、县直单位组织的团队前来参观学习。讲解员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及实物等方式生动讲解了, “东进序曲”“会师杜岗”“誓师东征”“丰功伟绩”倾耳聆听彭雪枫、肖望东、吴芝圃率领部队抗日战争的故事,驻足细看展图,仔细研读史料,用心牢记收获。通过观看杜岗会师纪录片,把党员干部们又重新带回到革命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纪念馆里一幅幅坚毅不屈斗志昂扬的图片,一件件艰苦卓绝为党奋斗的革命文物,一个个忠诚为民无私奉献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引领党员干部们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经受了一场红色革命精神的思想洗礼。
步入后厅让人耳目一新,映入眼帘的是高崇入云的杜岗会师纪念碑,纪念碑高19.38米,象征会师时间在1938年。纪念碑由三个竖立面呈“枪托”形组成,上部集于红色碑顶,寓意三支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红色武装旗帜下汇集一体。碑正面有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题词:“杜岗会师”,两侧是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词和建设碑文。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一个支部一盏灯,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各单位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在鲜红党旗的指引下,在纪念碑前全体党员庄严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净化了党员思想,唤醒在党意识。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铿锵劲歌。

西华县人社局一位同志告诉记者:今天人社局党组带领全局的干部职工到杜岗会师纪念馆参观学习,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必要性,通过今天的学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思想上受到洗礼,政治上得到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基层人民群众,用火热的、炽热的爱,在工作体现出来,表达出来。

周口市文联一位代表告诉记者: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会时刻谨记党员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把爱国热情化作工作的动力,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使文联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西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杜岗会师纪念馆建设和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传承发扬,每逢“清明节”、“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县委书记林鸿嘉都会带领县委班子成员举行纪念活动。杜岗会师纪念馆1995年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各地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前来瞻仰,现在每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免费讲解达600余场次,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红色基因永远传承。
[责任编辑:齐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