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自己对古诗词没什么兴趣,还是在大学里学过一些,也只是阅读过几首,感觉能背上几首也就满足了,根本谈不上对古诗词的研究。
最近,受“荷香雅韵”诗群老师们的影响,重读了一些古诗词,当然也读过不少现代诗词。在慢慢的欣赏之中,内心也舒缓了下来,在学习古诗词的路上,以前自己曾经错过的那些风景,那些诗与远方,又一幕幕再现眼前。

静下心来,独坐书房,细细品味,慢慢感受,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与幸福。在以往的学习中,自己总以为陶渊明的桃花源是有的,只不过不在武陵,而是在无涯的古典诗词里,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里,在人们梦想的王国里。在那个国度,文人墨客特别是诗客词人宛如最虔诚古朴的农者,在情感的热土中,在思想的田垄上辛勤的耕耘,他们无欲无求,静守岁月,笑看流年,却硕果累累,留下百世经典。

行走在古诗词里,犹如到了一个多彩纷繁的世界:有小桥流水的恬雅,有大马金刀的霸气,有独坐幽处的静穆,有欲射天狼的豪情,还有那松间明月、满衣花香、瞻月飞镜、云升阁楼等等,置身于其中,可静享雅士闲敲棋子、灯花徐落的安谧,也可浸染书生的意气、剑客的情思,感受游子思乡的牵挂、闺人的期盼与怨恨……
在古诗词里徜徉,总有一种魔力让你滴水观世、粒沙窥海,身心尽皆归于澄澈。在细嚼慢咽古诗词中,且行且思,时常感到一种穿透时空的电流热能,使人们能与先辈们血脉相承,源远流长,完成一次跨越千载百年的情愫接力与传承。
在品读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时,能感觉到醇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恍惚中回到儿时的乡村老家。诗意中,抬眼皎洁清辉,低头粼粼波光,仿佛置身于一个水晶般的梦幻世界,又有田园蛙鼓蝉鸣虫吟,好一派乡村夜色啊!

在读到张元的《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时,仿佛看到了天上玉龙300万相互打斗,其破败之鳞,伤残之甲,满天飞舞的场景,看到了战斗胜利后的豪迈,好像玉龙抖落的鳞片,时而轻舞飞扬,相嬉相戏;时而逐风狂奔,相纠相缠,尽情的迸射着无限活力,彰显出狂放的生命态势,生生不息。 在读刘禹锡的《天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让人们走出挫败的阴霾,永不因挫折而颓废;读辛弃疾的“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让人们学会旷达自赏,何必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呢?倒不如姑且安享闲居的清福罢,隐居山林那也很高雅;读杜甫的《阁夜》“野哭千家闻战伐,渔歌数处起渔樵”,让我折服于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今,书籍出版层出不穷,知识的海洋精彩纷呈,而我依然钟情于《诗经》《乐府》、唐诗宋词,手捧这些古诗词,能穿越千年时空,与祖先们朝采蒹葭夕食桑葚,与文人雅士们鼓瑟奏琴、对酒当歌,还可以与父老乡亲粗茶淡饭、种豆锄禾。

在诗意中行走,我触摸到了江枫渔火的沧桑、楼船夜雪的神奇,看到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胸襟、三万里河东入海的辽阔!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诗词又何尝不如斯?咀嚼名篇佳句,精神因之清爽,心智因之明慧,身心因之大气。
朋友来吧,诗友们走吧,让我们相伴同行,一起到美丽的殿堂朝圣,去接受圣典的洗礼;到辽阔的大海上飞翔,去遨游诗海词洋,让自己的心儿像海燕一样自由自在的飞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