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
蔡一鸣的诗路历程(二十六)
在洛阳,蔡一鸣写有《郊外访友》一诗,那是1929年一个春天的傍晚:“满城花似锦,我独叩柴关。村巷稀行客,夕阳没远山。春风何浩荡,帷幄却清闲。闻道龙门近,相邀一往还。”诗中“帷幄却清闲”句,是说蔡一鸣趁军务不忙,去洛阳郊外访友,也可能是驻洛阳郊区部队中的战友。诗中的“龙门”,是指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一处著名佛教胜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时,在龙门开凿石窟,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宋等朝代连续营造达400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峭壁上,南北长达1000米,共有9700余尊佛像。
在这个期间,蔡一鸣还参观了司马懿墓,写了诗《司马懿墓》,诗中说:“一邱寂寞荒原里,晋代衣冠黄土中。剩有残碑留姓氏,果知当世亦奸雄。承恩竟负魏文帝,名士终推诸葛公。纵使儿孙成大业,至今宿草墓门空。”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者之一。嘉平三年(251)病逝,葬于首阳山,位于洛阳市偃师市邙岭乡。诗中的“魏文帝”指曹丕(187~226),曹操的儿子,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诗中所提的“诸葛公”,即指诸葛亮。另外提到的“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借指人已死多时。整首诗,向人们说明,尽管是一代梟雄,到头来也不过是“宿草墓门空”。
蔡一鸣在《自传》中说:“1927年4月到1929年12月,我都在西北军军队中工作。当时西北军发展非常迅速,干部缺乏,所以我的职务调动很多,升迁也很快。同时西北军受蒋介石的歧视和压迫,亦天天加重。因而冯先生联系了阎锡山,汪精卫等在北平举行扩大会议,对抗南京政府,我被派往上海做政治活动,联络各方面做倒蒋工作。扩大会议不久失败,西北军退守西安,我就住在上海。”由此蔡一鸣又离开西北,往南而行。这一时期,他写了许多南归诗,如:《偕陈幼民南归……》、《陈留道中》、《晚抵徐州》、《渡江》等。
2019.9.26.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201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文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