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说:
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②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③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
④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⑤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
我想对家长们说两句。这也是我早就想说的了,我看到一些家长们孩子练琴自己坐沙发上玩手机,时不时地还要骂。我想:书架上那么多书又有几位家长拿在手里看呢?
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不要说丧气的话,不要对比。如果把一个优秀的孩子做标杆,再看自己的孩子一身都是毛病,恨铁不成钢,你的心情也不会好;你的眼神你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世界。你鄙视他他同样会鄙视你,这似乎很残酷,但事实就是这样。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呼唤灵魂,用你的心打动他的心。
我的善良来自于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我的努力来自于老师的鼓励——一句鼓励的话语力量超乎想象!
孩子所有问题都来自于大人。当我们的孩子出现了问题,大人可以愤怒,发脾气,而大人遭遇不测,孩子怎么办?
法国伟大的思想先驱卢梭——
他从自己的经历中,看到了成长和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忏悔录》是一份纯真的情感,真切地讲述自己的一生……
少年时代,他被命运推上了苦难的旅途;母亲在他一出生就离开了人世。由于父亲的遭遇,他被迫做学徒;师傅是一个年轻镂刻匠人,脾气暴躁,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等于是一场灾难,他饱受摧残。天真活泼的少年走向命运和性情的跌落,使他过早成熟,懂得了珍惜和感恩。这一切原于他身边人给予他的爱和帮助。父亲与母亲是一对恩爱夫妻,父亲老了谈起母亲还泪水涟涟。在他的悲惨的命运中,得到了很多帮助他的人,他都保持了一份感念和宽怀的心来报答。在自己的经历中,他看到了人的成长和教育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一些家长坐在孩子琴凳旁边,指点、错音……亲爱的家长,孩子总归有这么一个过程,音——是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认出来的,不是靠猜出来的。
我说这些,只是不想让孩子长大以后,还保留着太多不愉快。
家长们,请善待孩子,我们一起加油!前几年我看到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他说:儿子,只要你不考负数就好了。允许他交白卷,允许他犯错误,给他足够的爱和温暖,把被动变为主动。
就是这个卢梭——他在维尔塞里夫人家里当仆人的时候,把朋塔尔小姐的一条旧丝巾带偷了出来,被人发现后,反诬陷是玛丽永女仆拿给他的。玛丽永是一位和善、聪明和绝对诚实的姑娘,在劝他扪心自问时,他仍然极端果断一口咬定是她拿给他的。玛丽永只是摇头说你害得我好苦啊!后来,卢梭可能良心上会受到谴责,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给每个人一份单纯的爱,不讲条件。善待孩子、邻居、长辈、教师、社会,我们会更快乐!
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孩子学琴这一路的心路历程吧!为了想让孩子把钢琴这门功课学好,学精,我不断地换老师。当然,这是家长的权利。记得前后共换了5位老师。
孩子五岁学琴,第一位启蒙老师是个年轻的男老师。那天第一节课老师比我们先到,悦耳的琴调、加上一双手指在琴键上飞腾,很佩服。我暗暗发誓,让我的孩子也要有这样的水平,同时已认定了这位老师。计划打不过变化。上了几节课下来,我发现我的孩子一直要借口去小便,老师一直打哈欠,似乎都打不起精神来。有些专家说,孩子会对漂亮的老师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能学得进。于是,又换了一位披着长发,染着指甲的漂亮女大学生,分明这不是一位专业的钢琴老师,只是想赚点外块。很快,我们又换了第三位老师。这是一个典型的好妈妈似得老师,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叫了几次宝贝,表扬过多少次。我们都知道不得体的表扬比打还要痛。我知道老师苦衷,怕得罪了小朋友、明天不肯来上课。结果、显然、我又换了。不过我只是说孩子暂时不感兴趣,过些日子再来。直到最后一位老师——楠楠授课,我没有再操心。她当然有她的一套方法,轻重缓妥。平时不留指甲,衣着工整,语气协和。在孩子们身上,楠楠可谓是呕心沥血——
一位好老师送给孩子的是一把锋利的宝剑,使他走上社会有着斩荆披棘的能力。而一位马虎的老师呢:孩子调皮、起哄也会跟着一起快乐,等孩子大了,一无所获;不一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孩子也是不一样的。
当今,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培养气质。于是,不管孩子是否同意,就带着孩子报名学乐器。比如:钢琴、古筝、大提琴、小提琴呀等等。而且学乐器参加中高考都有加分的,就算孩子实在不是读书的料,也有一条后路,可以去读艺术学校。
可是很多孩子一开始兴致勃勃,没过多久面对着音阶第一遍、第二遍就枯燥乏味,新鲜感退潮。于是没有少挨打。挨打的原由一部分也来自于昂贵的学费。然而,孩子对金钱是没有概念的。如果回课不过关,这节课上着上节课的内容,也就是烧钱玩。对于收入不高的家庭,难免父母要愤怒。但学琴的孩子都觉得这是一段死亡之路,没有自由、没有童年。尤其是老师的惩罚,批评;有时候老师气急了也会用铅笔抽打,羞辱意义大于痛感。
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明天会更好,可是我们很多孩子都是流着泪在弹琴。这是一个不能碰触的伤疤,成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最直接血淋淋的裂痕……
作为家长,你是高压责骂、逼迫,还是放任自流、前功尽弃 ?还是以身作则 ?
与其逼迫孩子学习,不如自己去练好钢琴,让自己优美的琴声去感染孩子。有一天,孩子惊讶的眼神、充满对你的敬佩和亲切感这样不好吗?与其拼命的要求孩子,还不如要求自己,用今天的努力,把明天的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用自己的优秀去感染孩子,让孩子打从心底也希望将来成为现在的你。
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为了他继续成长,你也要跟着他一起努力,拼搏,体验 !
孩子们,如果你能下定决心把钢琴弹好,恐怕你遇到再困难的事也不会畏惧了。
孩子们!
当你觉得它是你的负担、
是你的苦难,
你急于甩脱的噩梦,
当你骄傲地坐在舞台参加比赛的时候,
它是否也给了你一份快乐呢?
给了你窘迫又俗气的童年?
原本不可能得到的美与希望 ?
有一天原本热情奔放的孩子弹着弹着也会发牢骚;莫名的怒火和焦虑导致他想放弃的念头。
然而,当你走进一个五星级酒店,或一间优雅典娜的咖啡馆时,那里出现一首——庄重、平衡、和谐的钢琴曲时,你是不是有种想哭的感觉?
你会发现音乐在虚荣、攀比、争气和烧钱之外还有最单纯的美!同时它还锻炼了是一个人的意志力、持之以恒的精神!